第100章(第2/6页)

在场所有人愣住之后,皆是放声大笑。

均产四百二十斤!

要知道,如今麦子均产,也就在二百六到三百五之间!

一下子再最高值,提高了七十斤!

这良种是真好啊。

朱吉胜一步向前:“纪大人,我没有辜负您的嘱托吧。”

他?

嘱托?

纪楚有些疑惑。

就听朱吉胜道:“您说过,要让安丘县百姓吃上饭,只有这才是真的。”

甚至油菜,棉花,都能排在后面。

必要的时候,工业作坊园也是这样。

因为吃上饭,才是一切的根本。

当时朱吉胜还感慨过,那么多安丘县那么多孩子都能读书,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可见本地学风极好。

但纪大人却道:“不是因为学风好,是因为吃得上饭了。”

在一个会饿死的地方,提上学,提读书,多数人根本不会理你。

只有让大家吃上饭,至少不会饿死那种,才有精力发展其他东西。

这话被朱吉胜一直记在心里,还记住纪大人不允许人多种油菜,不种麦子的场景。

也是那时候,他下定决心,要培育好麦子,继承纪大人的心愿。

朱大人还额外带来一个人,正是安丘县的谢主簿,当年培育棉花,如今培育良种,都有他的功劳。

就像纪楚不会揽良种的功劳一样,朱大人同样跟大家介绍,谢主簿在里面的作用。

“下官是在州城郊外田地试种。”

“谢主簿则在安丘,沾桥两地试种,这是两地的产量。”

纪楚跟李师爷朝谢主簿微微点头,他们都是老熟人了。

而谢主簿这里的粮产,跟州城这边相差无几。

最高产量为四百三十一。

均产则为四百零六。

均产少的原因是,安丘沾桥两地的试验田品质不一,所以区别有点大。

但从最高产量看的话,说明这种子甚至还有进步空间。

这个好消息,让所有人更加高兴。

三个地方同时实验,得出来的结果都很好,只证明一件事。

这个良种,能用!能推广!

但凡家里有田地的人,这会都站起来了!

他们想要!

众人目光看向廖知州跟纪大人,就看他们两位大人的想法了!

而这件事,廖知州跟纪大人,还有户司卓主事都要商议,最后道:“良种如何分配,等今年的夏税过了再说。”

正值夏收,事情那样多,哪有工夫说这个。

这也是。

五月份,正是夏收时节。

就连工业作坊园做工的人都少了。

边关修城墙的人也回来了。

不管如何发展,粮食依旧是最重要的。

夏日炎炎,灼热的天气似乎影响每个人的心情,都是火热的。

良种的消息传开,让各地农户们更加兴奋。

一亩地多产几十斤麦子啊。

还有这种好事?

城郊一个叫葛辉的农户,下意识道:“肯定有啊,咱们曲夏州的好事,什么时候没兑现过。”

他这么一说,周围邻居纷纷点头。

没错,他们曲夏州的好事,件件都做成了。

就拿他们城郊村子来说,日子好过了不知道多少倍。

以前提起曲夏州,那就是穷,没钱,偏远。

现在呢?

完全相反啊!

尤其是葛辉家,他自幼没爹,老母亲做针线把他养大,长大之后就跟着车行拉车。

家里穷的,就两间破瓦房。

这葛辉做梦都想置地买房,好让老娘安享晚年。

但没办法啊,家里没地,他也没什么本事,更是大字不识,只能做最苦的拉车活,帮州城的商户们运货扛货。

可葛辉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不过是一时卖卖力气。

时间一长,干的活都不够买药钱。

想归想,也什么办法,大家都这么来的。

至于娶媳妇儿?他更没考虑过这么美的事。

只是有一天,他娘刚做针线的那家铺子说,如今有个叫棉花的东西很好的,让她买一些,可以给冬日里拉大车的儿子保暖用。

实际上葛辉知道这个东西,在他娘打听棉花的时候,他已经从安丘县运完油菜籽回来,跟当地人买了两件棉衣。

他跟娘一人一件。

天冷做针线,也要穿得暖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