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2/5页)

五州府加起来,今年筹集了五十万两银子,棉被加上粮油,顶天十五万两。

还剩三十五万两银子,这些银子,都当作工钱发出去?

就算去掉修缮边关的材料钱,也至少能剩二十万两银子,难道全都当工钱?!

这么算下来。

五州府就是在补贴仙阳州,善钦州两地百姓?

纪楚看了眼永锦府的官员,没想到他反应这样快。

就听这位官员直接道:“要我说,边关的将士们就该再多备些衣物,马上天气变暖,还需要春衫夏衣。”

“既然咱们接了这些补给,就该都备上才是。”

咸安府官员立刻也道:“没错,都后勤补给了,还有每季的米面粮油,都要定额定量才是。”

在场众人都是老狐狸了。

也就跟着的书吏们还有些不明白。

不过听着听着,终于反应过来。

永锦跟咸安两家,都在争取更多的补给份额。

如今两家加一起,只占了五十万两银钱的十五万,现在就是想要多点预算。

不然剩下的三十五万两,都给曲夏州,以及另外两个穷地方?

听纪楚的意思,还有意照拂那两地,让他们的百姓从中获利。

这合适吗?

众人再看向纪楚,想知道他怎么应对。

谁料纪楚点头:“好啊,两地愿意给,那就出个方案,看看衣食要如何供给,给个具体的数额出来。”

这么快就答应了?!

不是纪楚的风格啊。

仙阳,善钦两地官员互相看看,则道:“大人,那曲夏州呢?”

如果这么算的话,他们各地,或者说各地的百姓以及商户,都能从中获利。

大有取之他们,用之他们的感觉。

那曲夏州张罗这件事,会得到什么?

纪楚道:“建筑材料的一部分,会从工业作坊园出。”

什么?!

你们工业作坊园,还生产建筑材料?

开什么玩笑啊。

如果这么说的话,还是你们赚钱,毕竟如今的建筑材料价格,可是高得惊人。

尤其是你们曲夏州。

百姓们生活好起来,第一件事多是修缮房子。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材料涨价。

这些年下来,曲夏州的建筑材料早就比之前翻倍了。

你们工业作坊园,该不会是看着材料价格飞涨,所以要吃这块肥肉吧?

此刻也就仙阳州,善钦州的官员没什么意见。

毕竟他们那的百姓,能按照安丘县做工标准挣钱,对他们来说,花出去的税收甚至能完全收回来。

虽然是收到百姓们手中,那也是回流啊。

而对于永锦,咸安来说,则是纯粹的亏本。

他们一个出十五万两银子,一个出十万两银子。

总共收回来十五?

那他们是冤大头吗?

就知道纪楚不肯吃亏的!

怎么就派他们来打头阵,难道不知道纪楚尤为难缠?

纪楚让他们稍安毋躁,开口道:“我们的建筑材料,绝对会比外地便宜,而且会给边关优惠。”

纪楚不肯吃亏的名声大家都知道。

而他说话算数的名声,更是清楚。

他说优惠,就不会故意涨价。

只听他又道:“而且不止仙阳,善钦两地百姓去修城墙,陇西右道,甚至整个陇西的人都能过来修,待遇都一样。”

如果这么算的话,其实这两个穷州,也不会占太多便宜的。

各地官员还在争论,谁占的份额多谁占的份额少。

而一旁的颜知事则睁大眼睛。

如果以五州府来区分份额多少,确实有人吃的多有人吃得少。

那换个角度呢?

如果以穷人跟有钱人来看呢?

纪大人这么做,倒像是把收上来的税收,再以另一个方式返还给百姓。

尤其是穷苦百姓。

毕竟去边关修城墙这种苦差事,有钱人,稍微有点家底的人,绝对不会干。

反而是穷人觉得是个机会。

就看永锦,咸安,仙阳,善钦的反应就是。

前两者对做工的事并不是很感兴趣,因为他们有各自的产业,而且他们的税收也集中在这些产业上。

后两者官员则是高兴的,估计回去就要组织人去修城墙。

这哪里是富地方补贴穷地方,分明是让税收高的地方,补贴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