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3/5页)
秦家一家人都生得精致,寻常的举手投足都自成气韵。
谢秉安不如姐姐谢容华美貌,但当年高中榜眼的英秀之姿不知打动多少名门贵女。如今的谢夫人郑氏,也是托了其父对谢秉安有授业之恩的关系,近水楼台才得偿所愿。
更不论兼具了父亲与母亲二人优越之处的秦知宜,她往那里站定,哪怕不言不语,也并不低调。
郑氏的庶妹郑云淑,今晨梳洗打扮时,还望着镜中凤眼琼鼻的自己满意自怜了一番。此时见到秦知宜,胸中一股气泄了少许,腰不再挺直,肩也塌了下去。
她生得晚,年纪只比秦知宜大一岁,如今跟在郑氏身边,是一样为了亲事。
此前听嫡姐与姐夫不止一次商议过夫家甥女的婚事。两个适婚女孩在一处,有同样的筹谋,难免生出比较的心思。很难井水不犯河水。
秦知宜也注意到了人群中有一位年龄相仿,妆扮不俗的年轻姑娘。不过此时秦知宜的注意力在面前的谢府门楣,并未对她好奇。
秦府门头屋脊瓦兽,斗拱以青碧绘饰,这是六品以上的官员府邸才可用的规格。如此气派,是营生再大的商贾之家也无法享用的。秦知宜喜欢欣赏这样细致又特别的精工巧作,正如同她绘制的那些首饰纹样。
只不过,因为规格与等级森严,一些珍稀的宝石、有特别含义的图形。即使她拥有这些宝石,能将这些图案绘制得精妙绝伦,也无法完全地拥有它们。
这份遗憾,令秦知宜生出一股不同于常人的志向。
她收回看向高处的目光,冲望着她的数十双眼睛淡淡一笑。秦知宜没有指望过依靠舅舅,更不说舅母。她有家境,亦有头脑,自己想要的,得靠自己争取。
此前已经见过舅母,无需再相认。郑氏为谢氏与秦知宜介绍她身后的家眷:“这是我家妹妹,郑云淑。这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谢韫皓。”
两人依次行礼唤过谢氏后,秦知宜便走上前,因她辈分小于郑云淑,她先行见礼:“小姨娘。”而后三人依次称呼相认。
年龄相仿的同龄人之间有辈分的参差是常有的,但落到人身上,总有拘束。郑云淑比秦知宜大一辈,同她说话的心理,难以像同辈人之间那样亲切。
郑云淑心中有计较,又提醒自己要端着不露怯,言行就略有紧绷:“你的宜,是哪一个字?”
二人的名字有同一个音,有此问倒也正常。秦知宜爽快地答了:“‘静女其宜’的宜。”
其余人面含微笑地注视着两位妙龄女儿初见交谈,尤其郑氏。两位姑娘都在谢府暂住,她自然希望二人能和睦相处。即便不能交好,也不要闹出不快来,给她添麻烦。
听了秦知宜的回答,郑云淑顿了顿,才应道:“我是‘月下无人更清淑’的淑。”
不过短短一句话,加筑了郑云淑的心防。
“静女其宜”出自《诗??邶风??静女》,这并不是一首高雅的古诗。文章表达了一名男子对女子的爱慕,油滑放浪,毫无内敛与修饰,难登大雅之堂。可秦知宜竟说得如此坦然。
郑家世代书香,郑云淑虽是庶女,但与嫡姐受的是同样的教引,自幼饱读诗书,才情俱佳。《静女》那样粗鄙的诗,她可念不出来。
再者,二人的名字有同样的音,她叫“淑”,秦知宜却是“宜”。这二者微妙的差别,令郑云淑生出一丝妒意。
郑氏觉察到气氛有一丝冷,出言缓和:“你们二人年纪相仿,无需厚礼,以名互称便好。”秦知宜作为辈分低的一方,所以这个话由郑氏来提刚刚好。
秦知宜欣然接受:“那我唤你云淑可好,你唤我阿宜或乳名臻臻都可。”
郑氏笑眯眯地望着秦知宜,心生好感。身为长辈,谁会不喜欢利落又明媚的孩子?她冲秦知宜点了点头,目光浅浅扫过强秦欢笑的郑云淑,暗叹一声,旋即迎众人进府休息。
步入府邸正门后,秦知宜观得这宅院中规中矩,并无什么精艺建造的奇景雅筑。因更注重起居实用,屋舍宽阔方正,草木疏密有致。
京中私宅寸土寸金,普通官员的府邸没什么条件建设水榭楼阁假山游园之类。秦知宜想着,另有原因,是官员即便有银钱和土地建造这些,也需隐忍低调。更何况舅父及舅母家中都是讲究清正廉洁的文官之流,衣食住行都不宜太过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