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4/5页)
时隔两年未见,两人从总角少儿出落成及笄少女,身量与容貌都有不小变化,然而四目相对,当年那欢声笑语的一幕幕依旧鲜活明亮。
“阿荣!”秦知宜脱口而出曾经的称呼,加快了脚步走至翁荣跟前,“能找到你,真是太好了。”见到她,秦知宜之前的种种揣测和担忧霎时烟消云散。旧友重逢,阿荣果然是欢喜的。
翁荣看到来自秦知宜的拜帖时,心情已经很是激动了。原以为再也见不到的朋友,来到京城后大费周章寻上门来,这意外之喜不亚于茫茫黑夜滑过飞星,使人耀目一瞬。
待看到秦知宜出现,惊喜更甚于刚才的心情。相比秦知宜的主动,翁荣牵住她袖口的举动,已经是她难得的外向。
秦知宜把准备好的礼物木匣从赵妈妈手中接过来,递给翁荣:“特地为你准备的,快看看。”
两人紧紧贴在一起,一同踏入淸音阁。进入内室后,两人又坐在一张榻上挨着,翁荣打开木匣,眼睛放出惊喜的光彩,当即就取出来,让秦知宜帮她戴上。
翁荣还是一如既往爱穿青碧色的裙衫,所以这串璎珞恰好与她相配。戴上璎珞,她又托起嵌在金缀上的绿松石抚摸,越看越喜欢。
翁荣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但秦知宜总是能带动她。秦知宜笑吟吟地望着她,语调轻快:“幸好你还是喜欢碧色,这都两年了,要是你不喜欢了,我就给你换一个。”
“喜欢的。”翁荣急忙咬定。她望向秦知宜,想起两年前两人相识的情形。
那时她随婶娘前往豫州探亲,在四叔家中小住。一日出门游玩,马车在路上与其它府邸的马车卡在胡同处,那马车上的官家小姐不依不饶,是路过的秦知宜替她解围。
后来在宴席上又遇到秦知宜,两人顺理成章结为相识好友。
翁荣在豫州那段时日,都是秦知宜带着她玩,和她的朋友一起,踏青扑蝶、曲水流觞。她们一起喂过蚕,染过布,一起偷喝桂花酒,夜里看过星空,比在这京中自在许多许多。
秦知宜性子好,人有趣,和她在一处,没有身份和礼数的制约,翁荣觉得很舒心。并且,秦知宜很会照顾她,有时候她不说话,她也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思。
所以翁荣很喜欢秦知宜,从豫州离开时,还红过眼睛。短短两个月的时光,足够翁荣回忆很久。是以,两年后的今天,两人重逢后依然毫无隔阂,和曾经一样地好。
听秦知宜讲了来京的缘由,以及她往后大有可能在京中长住的事,翁荣高兴之余,也意识到了她的身份对于秦知宜的重要性。
翁荣不是个爱管闲事的人,但这人是秦知宜的话,她只会担心她能为秦知宜做的事太少。
两人亲亲热热地叙了一个时辰的旧还不够,翁荣又留秦知宜用午饭。秦知宜不是扭捏的人,翁荣想留,她也没什么事不急着回家,自然干脆爽快地应了。
为了不让母亲和舅母担心,秦知宜派连翘回家去送口信,用完午膳之后再回家,不必等她。
在翁荣的照拂下,秦知宜逛了翁家的园子,尝了一桌好饭、翁荣最爱吃的点心。为表重视,秦知宜还被带到澹泊堂,见翁荣生母,翁家大夫人。
翁夫人执掌中馈,府中大小事务都逃不开她的眼睛,秦知宜前来拜会翁荣的事,有下人传消息禀告,翁夫人早已知道。
这些自幼生在京中,家学渊源,又嫁入官宦高门为主妇的夫人们,对京里大大小小有名有姓的门户,不说了若指掌,心中总是有个印象的。起初听说来人姓秦,翁夫人便知道秦家姑娘没什么来历。
但当女儿将人带到面前,介绍她名叫秦知宜,翁夫人就有印象了。
“难怪荣儿今日这么高兴,还留人在府里用饭,原来你就是豫州那个帮过荣儿的秦姑娘。”翁夫人笑得慈目,看秦知宜的眼神,便不再带有高低贵贱的审视。
秦知宜低头微笑:“谈不上帮,出门在外,遇到需要不平的事谁都会搭一把的。”
翁夫人现在知道女儿为什么喜欢这孩子了,不说人怎么样,起码心是直的,性情直爽爱说话,不怕出错。翁荣太内敛,跟这样的孩子在一处,能带动她几分。
这种情况下,无需考虑那些门庭之别。天底下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活得开心一些的?尤其翁荣上面的三个姐姐已经为士族繁荣牺牲了许多,仅剩留在身边的小女儿,翁夫人只盼她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