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2/3页)

随清逸心想,随席玉的身死已经让元滢滢遭遇了太多打击,他如何能打碎元滢滢的最后一点希冀。

因此,随清逸便轻声附和着:“是,江知府很像爹。而且他帮了我们,让我能够回到娘亲身旁,他是个难得的好人。”

闻言,元滢滢唇角笑意深切。

看着随清逸入睡后,烛光摇晃下,元滢滢打理着那件未曾绣好的外袍。她艳丽的血珠曾浸入衣袍,怎么都洗不干净。元滢滢便在血珠掉落处绣了一朵红梅花。青竹中夹杂着一只红梅,倒显出几分野趣。

贝齿轻启,元滢滢咬断丝线,她素手缓缓抚过袍子,眉眼中尽是温柔。

桓瑄的计策还未实施,便听闻元滢滢前去击鼓鸣冤,新上任的知府便把随清逸还给了她。有知府开口,想来随氏族人不敢再随意争抢随清逸。

既然元滢滢已经要回了随清逸,桓瑄便没有继续留在此地的理由,可以即刻便走。但桓瑄却浓眉拢紧,心中颇为郁郁。

桓瑄心想,元滢滢本是向他哀求帮助,而最后帮了她的人,却是江暮白。如此这般,倒好像本属于他的东西,让江暮白抢了去。

思虑至此,桓瑄心感诧异——这并不是什么奇珍异宝,得到了便能好好把玩。不过是帮元滢滢一次,收到的无非是元滢滢的殷切注视,和柔声感谢,有什么好争抢的。

即使桓瑄理的清楚,但他心中的烦闷并没有因此散去,反而越发重了。桓瑄此生,想要什么便能得到什么,从未感受过求而不得的滋味。他活的顺风顺水,性子肆意中难免带了一些不通人情。他不明白亦不能理解,因为简单的小事,便能令一个人面露痛苦。同样地,桓瑄也不懂,为什么自己纠结于帮助元滢滢解除麻烦的人,为何不是自己。

“公子,我们几时出发回去,老爷夫人还有小姐,应是在家中等候久了……”

桓瑄扬手,止住了随从的话。

“改日再说。”

在搞清楚心中的古怪前,桓瑄是不会回去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桓瑄便寻到了令自己烦闷的根源——随家。

他一袭玄黑劲装,长腿细腰地站在随家门前。门被推开,桓瑄凝着眉正要开口询问,却见来人不是元滢滢,而是背着书袋的随清逸。

随清逸面露警惕地看着面前的郎君,他还记得,随席玉就是为了救桓瑄的姐姐才身死的。随清逸虽然不至于迁怒桓瑄,但绝不会对他笑脸相迎。“你娘亲在哪?”

随清逸摇头:“我不知道。”

说罢,随清逸便从里面走出来,他熟练地合拢门扉,落锁,准备前去私塾念书。

桓瑄觉得不对劲,若是随清逸不知道元滢滢的去处,怎么会深信元滢滢一时半会儿不会回来,就关门落锁。

桓瑄看着面前年纪稚嫩,却一副小大人模样的随清逸。他长臂一伸,便扯住随清逸肩膀挎着的书袋,要他无法向前走去。

力气上的悬殊令随清逸动弹不得,他瞪圆了眼睛望着桓瑄:“你要怎么才肯放我离开?”

长眉轻挑,桓瑄神态随意道:“你娘亲去了哪里?”

随清逸眼珠微转,将元滢滢的去处告诉桓瑄也无妨。即使桓瑄紧跟了去,也折腾不出来乱子。

“在江知府那里。”

桓瑄掌心微松,随清逸得了自由便脚步匆匆地离开,再不给桓瑄继续追问他的机会。

桓瑄眉头紧锁,他向来不是有耐心的人,第一次寻元滢滢不到,本就应该将他的耐心尽数磨平。只是,桓瑄凝眉想着,随清逸的事情已经解决,为何元滢滢还要去寻江暮白。

心中的不解,驱使着桓瑄朝着官府走去。

邻里街坊暗自注视着这里,待随家门前的人都走光了,才开口议论道。

“刚才那人是席玉的亲戚?”

“应当不是,丧礼时未曾见过他来。”

“莫非……是元氏的相好?”

“这如何可能,席玉才走了多久,那元氏便寻了一个相好?而且元氏是生的美貌,身段好,但毕竟是成过亲有了孩子的妇人,可以称得上一句半老徐娘了。你再瞧瞧刚才来的那人,模样身姿皆是不凡。他最多不过是十八岁的年纪,多少如花似玉的姑娘寻不到,却来做元氏一个妇人的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