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直取羌戎。(第2/3页)

选秀期间,霍翎还命礼部和国子监联手举办了一场考试,通过考核的方式再次选拔出一批底层官员。

大燕朝的世家势力还是太过庞大,她不可能现在就和世家对上,从世家手里彻底收走选官任官的权力,只能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布局。

有些地方还需要慢慢布局,但有些地方布的局已经够久了,久到开始开始尝试收网。

上尊号、改称谓这样的事情重要吗?

自然是重要的。

谁掌握了解释礼制的权力,谁就掌握了朝中大权。

但要是一味将视野放在朝堂这一亩三分地上,任由朝臣党同伐异、排除异己,不仅无法提升国力,还会造成国家的严重内耗。

所以该争的时候,要寸步不让地争。

该跳出来的时候,也要及时跳出来,从另一个地方重新落子,继而盘活整副棋局。

“娘娘下一步要做什么?”

霍翎站在那面巨大的舆图前,将手中的红色旗子,插在了“羌戎”的领土上。

“天下如此广袤,满朝文武的视野,何必局限在小小的朝堂上。他们想要立功,想要上位,那朕就给他们一个立功和上位的机会。

“距离上一场大战结束,我朝已经休养生息了七年。

“如今国泰民安,兵强马壮,是时候开始吞并羌戎,让大燕的旗帜,在无定河畔飘扬,在贺兰山下招展。”

***

霍翎从来都不

是一个甘于守成的人。

她的目光,一直都停留在吞并羌戎和收复燕云十六州上。

之前没有大动作,不过是因为大燕还需要蓄积力量。

如今军政大权在手,粮草充足,国库盈余,已经到了谋取羌戎的最佳时机。

在霍翎定好吞并羌戎的基调后,她立刻召集重臣,与他们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本朝初立时,羌戎畏惧大燕的兵锋,第一时间上书俯首称臣。

自那以后,大燕就一直在边境布局,包括设立榷场,控制茶盐流通数量,鼓励羌人搬进燕西,与燕人混居。

随着天下承平日久,羌戎也开始变得不安分,前任羌戎首领李向笛就曾率兵攻打行唐关,想要自立为皇。

后来李向笛兵败被俘,李向笛之子李宜春被推上了羌戎首领的位置。

李宜春是羌燕混血,生母是被掳去当女奴的燕人。

为了活命,也为了保全生母的性命,在霍翎的劝说下,李宜春与大燕展开了合作。

李宜春在羌戎王庭里毫无根基,而且羌戎贵族对于他这位混血首领多有不满,他想要坐稳羌戎首领的位置,就必须要依附于大燕。

这些年里,在李宜春有意无意的推动,以及大燕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兵锋威胁下,大燕在燕西兴办州学,加强对榷场的控制,严格管控盐、铁、茶、马等重要物资的大宗生意流通,扶持那些亲近大燕、心向大燕的贵族……

经过二十年如一日的渗透,羌戎王庭里会说汉话的人越来越多,大燕对羌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李宜春是我们扶持起来的人,我们能通过和平的方式将羌戎纳入领土版图吗?”

“这不现实。而且李宜春当了这么多年的羌戎首领,他心里未必没有旁的想法。”

“不错,依我之见,我们可以一边与羌戎展开谈判,一边让行唐关的军队行动起来。先礼后兵,要随时做好用武力收复羌戎的准备。”

大燕的疆域很广袤,但没有一片地方适合养马。

除了燕云十六州外,放眼天下,最适合养马的地方,就是羌戎所占据的贺兰山——那里有着全天下最好的马场。

大燕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必须要培养出骑兵精锐,而想要培养出骑兵精锐,牧场就不可或缺。

所以吞并羌戎,是霍翎北伐大计里,必不可少的一步。

“如果我们对羌戎动兵,大穆不会坐视不管。他们肯定会派兵支持羌戎。”

“这一点确实不可不防。”

一番畅所欲言后,众人基本得出一个共识:

作为宗主国,他们要有宗主国的气度,先派一支使节团去羌戎进行谈判,试探羌戎的态度,如果羌戎不肯乖乖投靠,那他们只好先礼后兵,断掉榷场贸易,派出大军压境,用拳头来跟羌戎好好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