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放饵。(第3/3页)
但说实话,丁景焕和其他人一样,也都在揣测圣人的心思。
摄政太后的权力合法性来源于先帝遗诏。
这也就是为什么随着陛下渐渐长大,尤其是在陛下大婚以后,有人开始按捺不住跳出来试探太后的原因。
在皇帝大婚以后,太后执政的合法性其实就弱于皇帝了。
所以太后必须要通过种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威信,让朝臣看清楚权力到底属于谁,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
没有什么比制同天子,甚至隐隐凌驾于天子之上,更能彰显摄政太后的威仪。
所以太后要被尊称为圣人,天子也要被尊称为圣人。
甚至是太后的自称……
既然是代行皇权,那在听政宣旨时,太后为何不能自称为“朕”?
思绪在丁景焕的脑海里不停流转,他猛地睁开眼睛。
他知道了。
他知道太后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
丁景焕一口气喝完了碗里的酒,依旧觉得心潮澎湃。他站起身来,也不传唤下人,自己走去酒窖重新取了一坛酒,拎着酒坛就喝了起来。
朝堂上的形势其实还是比较明朗的,除了少数不满太后、希望陛下早日亲政的朝臣外,绝大多数朝臣都是安于现状、支持太后继续掌权的。
太后已经大权在握,在太后露出颓势之前,这些中立派都会选择明哲保身。
可是,如果有朝一日,这些中立派发现太后想要的不只是摄政太后的位置,他们未必还会像现在一样乖顺安分。
不踏出那一步与踏出那一步的意义完全不同。
不踏出那一步,国事也是家事,皇位始终都是季家的,太后也只有陛下一个孩子,等到太后百年之后,权力始终会重新回到陛下这一脉手里。
踏出那一步,家事也是国事,即使太后只有陛下一个孩子,但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就从季姓,变成了霍姓。
不说其他人,宗室宗亲就要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太后早有天子之实,所差的,无非就是一个天子之名。
可就是这个天子之名,也许比得到天子之实还要困难。
但也正因如此,仅仅只是动了踏出这一步的念头,就已经足够令人亢奋。
丁景焕默默喝完了大半坛酒,才算是重新冷静下来。
他已经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既然中立派要明哲保身、装聋作哑,那就暂且不必去动他们。短时间内,中立派造成不了什么威胁。
这次,他要借着上尊号、改称谓的契机,一点点替圣人放饵,先将那些急不可耐的反对派钓出来,然后一一清扫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