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2章 贾珩:真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第4/4页)

高铖落座在一张梨花木椅子上,重孝在身,面上泪痕犹在,不远处的高渤,高镛两人落座在椅子上。

下方都是巴蜀等地的一众将校。

高铖看向其中一个面容粗犷的中年将校,沉声道:“李佥事,省内兵马可曾调拨齐全,军械甲胄和粮秣是否俱备?”

这会儿,下方的四川都指挥司佥事,开口说道:“都帅,省内诸府卫兵马七万六千三百四十人,皆响应兵事,枕戈待旦,随时进发,军械粮秣,府库之内,应有尽有。”

“征发各地的丁壮,凑齐十万大军,讨逆!”高铖面色凛肃,目光咄咄,沉声说道。

高镛冷声说道:“如果再加上白莲教的数万兵马,兵马十余万,足以攻打关中,勤王讨逆,砍下那贾珩的人头!祭拜父亲的在天之灵。”

高铖剑眉挑了挑,目光炯炯有神,沉声道:“没有这么简单,卫王有京营骁骑为羽翼,更得边军为其翼护,甚至江南大营也是其亲信。”

这么多年过去,贾珩已经在大汉军中编织一张庞大的网,门生故吏遍布京中。

只要不旗帜鲜明地造反,逼迫各大军头战队表态,这些人不管是为了恩义,还是为了权势,都会紧紧团结在以贾珩为核心的军事集团当中。

高渤点了点头,担忧不胜,问道:“兄长,朝廷有红夷大炮,可以攻打城池和隘口,我川军能否抵挡的住?”

虽说造反之事轰轰烈烈,但该有的担忧同样一点儿不少。

高铖剑眉挑了挑,目光咄咄而闪,道:“红夷大炮携带不便,蜀地崎岖难行,我军只要紧守关隘,只要拖的时间更长,天下豪杰义士势必云集而应,相约讨伐卫王,那时候朝堂之上,阁臣匡扶社稷,自能拨乱反正。”

高渤点了点头,目光炯炯有神,道:“兄长所言甚是,天下仁人志士,风起云涌,绝不会坐视贾贼祸乱朝纲!”

而此刻,屋内的一众将校闻言,脸上皆是现出义愤填膺之色。

高铖道:“诸位将校,接下来还请调拨兵丁,随时准备出征。”

“是。”在场诸将校闻言,齐声应道。

待众将领命离去,高铖面色凝重如铁,看向一旁的高渤和高镛,说道:“此战事关我高家兴衰,不容有失!”

高渤和高镛点了点头,心头却有些凝重。

他们要面对的是朝廷最为精锐的京营,能否打得过?全无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