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南安郡王:南安一脉,难道自他而绝(第3/4页)

三天之后,抚远将军金铉闻听海晏与湟源两地的败绩,也只得长叹一声,不敢冒进,勒兵重回西宁。

海晏县城,仍是月前的那座衙堂,此刻已是张灯结彩,欢声笑语不停,一众大将觥筹交错,意极舒畅。

多尔济端坐在衙堂中的那张虎皮交椅上,宴请着先前有功的将校,目光逡巡过下方的众军将,笑道:“这与诸位畅饮,恍若昨日一般,不想又取得一场大胜。”

众人闻言,无不哈哈大笑。

“台吉,岳讬郡王回来了。”这时,一个头上扎束起数股小辫,肌肉遒劲的将校大步进来,脸上同样挂着笑意。

“快请,不,我亲自相迎。”多尔济豪迈大笑几声,招呼着一众亲信将校以及青海蒙古的两位台吉,前去相迎岳讬。

经过这一波令人眼花缭乱的战事,多尔济已对岳讬的将略是心服口服。

岳讬此刻在德额礼的陪同下,策马来到县衙门前,其人端坐马上,一身黑边红缎的甲胄,忽而就见到浩浩荡荡的多尔济以及青海蒙古的几位台吉、将校。

“兄长。”岳讬翻身下马,将手中的马缰绳,随手扔给一旁的亲信。

“贤弟。”多尔济快行几步,面带笑意,脸上恍若春风拂面,笑道:“贤弟辛苦了,这一仗打的实在痛快!”

岳讬与多尔济两人互相按着臂膀,大笑着将岳讬迎进了厅堂之中。

重新落座下来,岳讬看向多尔济,道:“听说兄长俘虏了汉廷的南安郡王?”

多尔济笑道:“还没有来的及讯问,已经着人关押起来了,废物一个,留着也是浪费粮食,等大军都回来之后,取了他的人头,为战死的儿郎报仇。”

岳讬道:“兄长,在下有一不情之请。”

多尔济面色诧异道:“贤弟这般郑重,但说无妨。”

这几天随着与岳讬相处日久,这位青海蒙古的台吉,也学了几句文绉绉的话。

“硕讬兄长在上次前往汉廷和谈之时,为不讲道义的汉人朝廷扣留了下来,我想在大战稍停之时,以南安等人换回硕讬兄长,未知兄长可愿意。”岳讬道。

南安郡王不过是蠢材,如何比得上他兄长的谋略和武勇?

多尔济闻言,放下酒樽,说道:“硕讬兄长怎么被扣留在汉廷?”

岳讬叹了一口气,道:“也是去年,多铎兄长殉国之前,硕讬兄长原是去向汉廷议和,不想汉廷君臣妄为中原礼仪之邦,连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的礼数都不知,将硕讬兄长扣留,如今南安”

多尔济点头说道:“是得换回来才是。”

岳讬道:“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南安者,匹夫也,这次我大军能够从容而胜,悉赖此匹夫寡谋少智,如是那卫国公领兵而来,我等想要取得大胜,就不会这般容易了,小弟听闻南安郡王与汉廷的卫国公在兵事上屡有争执,如今换将回去,还有掣肘之效。”

多尔济道:“也不一定,败军之将,汉人皇帝不将其碎尸万段都不解恨了。”

“纵然真的如兄长所言,真的碎尸万段,那也能换回我硕讬兄长。”岳讬道:“不过以我之见,汉人皇帝定然愿意换回南安等人,以治他们的败军之罪。”

不得不说,这位饱读汉人诗书的女真郡王,的确拿捏到汉人的心思,这种时候换回南安,这场败军之过才有个说法,起码稍稍有那么一个台阶下。

多尔济颔首说道:“贤弟所言甚是。”

想了想,吩咐道:“来人,将人从牢里带出来。”

左右的亲卫闻言,高声应诺,然后去监牢提着南安郡王去了。

待众人离去,多尔济面带笑意,说道:“贤弟,为兄给你看个好东西。”

岳讬闻言,正在喝酒的手微微一顿,放下酒盅,诧异看向多尔济。

多尔济吩咐着一旁的侍卫道:“去将那千里镜拿过来。”

侍卫应了一声是。

不大一会儿,就见侍卫拿过一个盒子,躬身呈送说道:“台吉。”

多尔济拿过锦盒,打开取出千里镜,面带笑意地看向岳讬,说道:“这是从那南安匹夫身上搜出来的,我已问过汉将,都说这是千里镜,拿着可以望远千里,观察敌情虚实,贤弟你看看。”

岳讬闻言,目光微动,连忙从多尔济手中接过千里镜,举起单筒望远镜开始看向窗外,心头就是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