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尤为重视农耕水利……(第5/6页)

“回大人,人皆已到齐,簿册也都带来了。”孟锦文开口说道。

贾珩点了点头,道:“着文吏送入官邸,本官会吩咐专人审计、核实。”

孟锦文应了一声,拱手称是。

“此外,无商不兴,无农不稳,河南积年大旱,诸县都要兴修水利,开凿引河、蓄水湖,以备不虞,先前本官也说过,将其作为政绩考核之要,但诸县切记,不得滥发徭役,除发刑徒外,由官府以米粮雇人。”贾珩说道。

太仓还有不少粮米,这时候许多百姓能有口饭吃,都愿意干着公家的活。

官厅中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贾珩默然片刻,问道:“河南府下辖几县,受灾情况如何?”

不得不说,这几年旱情有增无减。

孟锦文叹了一口气,拱手道:“大人,开春以来,拢共就下了两场雨,不少地方都受了灾,如不是去年冬天还下了一场雪,只怕有事……不过,今年夏粮可能又要减产。”

贾珩道:“具体受灾情形是哪几县,几位都可畅所欲言。”

从目前而言,大汉的主粮还是稻米和小麦、玉麦(玉米),此外,还可以派锦衣府去安南寻找番薯,或许大汉广东、福建等省已有种植也说定,如果寻到,定要在省内歉收地域大力推广,这个是饥年救人命的作物。

下方众官吏也都纷纷诉说着难处。

贾珩认真听着,过了会儿,问道:“尽量组织百姓挑水灌既粮田,不能任由天灾绵延成祸,同时还要谨防蝗灾。”

在后世之所以没有蝗灾肆虐,就是因为水利的大范围修建。

又交代了几句,待官厅之中众官员都离去,贾珩唤来了在外值守的刘积贤,在其诧异中,命书吏取来白纸,画出番薯,并注明其特性,以便锦衣府相关探事寻找。

“命福建、广东沿海等省的锦衣卫所,全力在民间寻找此农物,如寻到,将相关民夫带来,推广种植之法。”贾珩郑重交代道。

刘积贤道:“是,大人。”

待刘积贤离去,贾珩看着舆图怔怔出神。

民以食为天,天子为何信重齐党?除却以北制南的政治气候所致,也是因为齐党确有理财安民之能。

而他想要在河南做出一番实绩,安治一方,起码不能再饿死人,那么就需要尤为重视农耕水利。

而原本中学时代沉睡在脑海中的知识也要开始调用起来,将一些没有超越整个社会时代太多,甚至古代已有的农学知识大范围推广利用起来。

比如,这时候还是没有化肥厂,但老农都知道牲畜粪便可以在增强地力,那么进一步大范围普及草木灰以及“堆肥之法”就是可行的。

贾珩看向放在书桉上的舆图,目光掠过洛阳舆图的山山水水,开始思忖着矿业。

从前世而言,中原大地煤矿资源丰富,在洛阳城附近就有不少煤矿,还有上好的无烟煤,比如登封、巩县都有含有储量丰富的无烟煤。

无烟煤,在这时还唤作石炭,可用作冶铁、取暖,如今神京城中贵族人家取暖用的就是采自山西的无烟煤。

当然如果有蒸汽机,或许就能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不过,这个东西他就不怎么会做,不过知道原理,当初记忆还颇为深刻,通过水蒸气来做往复……活塞运动。

其实,就是后世普通大学生,大概知道工作原理,但你让他画个蒸汽机的图纸,他多半也画不出来。

贾珩在洛阳之地瞧着,他好像记得洛阳嵩县和桐柏山有着金矿储藏,可以试着勘探一番。

以往在中枢一地,倒做不了这些,如今总督一省,或许可派人勘探挖矿,甚至可以给工部的岳丈行文,根据前世记忆,勘测天下相关矿藏,内务府也可协同参与。

晋阳如今掌内务府事,那么如果能在河南发现一处金矿,在崇平帝面前的话语权也会更重一些。

陈汉朝廷这些年,不仅是缺米粮,还缺金银,因为整个北方几乎没有好年成,一直蒙受旱蝗两灾,诸省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灾情况。

贾珩这般想着,提起毛笔在笺纸上写着,打算将一些零星的写法记录下来,如果确有实效,还需向崇平帝上疏建言。

不仅要能分、敢分蛋糕(革新变法),还要能做大蛋糕,那么他身边儿自然会围拢出一批新的利益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