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但怎么就那么让人憋屈呢?(第5/5页)

但今天到这里结束,是皇帝金口玉言说的。

所以现在,就要轮到他们来选择了。

是冒着风险劝说皇帝明天继续审案,对天兵穷追不舍,还是见好就收,先稳住局势再徐徐图之。

不过真正的问题是,董承悦想求稳,而吐突承璀愿意冒险。

这也不奇怪,吐突承璀冒险是因为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董承悦又拿不到半分好处,为什么要卷进去?

临时建立起来的联盟岌岌可危。

思前想后,吐突承璀还是不愿意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更清楚,陛下在……畏惧。

畏惧天兵,也畏惧掌控了天兵的那个人。

而一个帝王,为了消除心底的畏惧,让自己重获安宁,能够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吐突承璀也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一瞬间,他仿佛又回到了永贞元年。

德宗大行之后,皇太子李诵刚刚登基,就掀起了一场浩大的改革浪潮,要破除贞元以来的混沌陈腐之气,为大唐带来新的气象。

然而改革触及到了朝中几乎所有权贵的利益,藩镇、宦官、世家……谁都不愿意成为菜板上的鱼肉,所以他们明明没有联合,却还是自然地形成了同盟,或是积极反对,或是消极抵抗,一起扼杀了这次革新。

仅仅六个月之后,在以俱文珍、刘光琦为首的宦官集团的逼迫下,李诵被迫禅位给皇太子李纯,退居兴庆宫。

八月新皇登基,九月革新派的核心人物尽数遭贬。

这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元年正月,太上皇李诵去世,是为——顺宗。

吐突承璀每每想到那一年多的风云突变,以及前辈们的诸多手笔,都忍不住心情激荡。

而现在,轮到他来主持大局了。

吐突承璀很清楚,皇帝一直期盼他能够超越德宗朝的那些老人,以便将皇宫内外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他从来不是皇帝唯一的选择。

在宫里,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去抢,皇帝最喜欢的也是他这一点,敢想敢干,善于抓住时机。

眼下就是他苦苦等待的那个机会,一旦错过,未必还会有下一次了。

就算有,也未必还能轮得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