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刺杀(小修)(第4/6页)
巴图鲁见状从鼻子里哼出一口气,手上猛地加力,速度更快三分,只听‘扑——’地一声入肉闷响,雪白的刀光带着一连串的血花从黑影背后划过,那人只来得及发出一声短促的惨叫,就扑倒在地没了声息,一旁的御前侍卫这时大着胆子上前查看,对方竟是已经没气了,再看那人背部那道刀痕过处已是露出森森的白骨,整个身子几乎被巴图鲁一刀劈成两半,哪里还有活的可能?
巴克什这时收刀走了过来,对着巴图鲁的脑门就是狠狠一拍,没好气地道:“你下手这么重干什么?不知道要留活口吗?”就知道这小子靠不住,幸好他刚刚留了个心眼,一脚踹出看似毫不留情,实则是用脚将内劲封入那个刺客体内,废了对方功力的同时,将内劲留在对方体内,三个时辰内那个刺客连动都别想动一下,倒是不怕他搞出自杀的把戏来,只有留有活口就不怕敲不开他的嘴,如今责怪巴图鲁不过是做做样子,免得到时候被人拿来说嘴罢了。
果然康熙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道:“不必责怪巴图鲁,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何来留情一说?不过一个刺客罢了,死了便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压根就没指望巴图鲁会想到留活口这回事,在康熙心里巴图鲁就是个直爽粗豪。脑子一根筋的北方大汉,从来没那么多弯弯绕的花花肠子,动手永远比动脑快,除非提前告诉他怎么做,不然他绝对不知道手下留情四个字怎么写!
巴克什和巴图鲁收拾掉两个冒尖的刺客之后,那些青衫蒙面人似乎觉得事不可为,一个个开始全力脱离战场,摆明了要溜之大吉,康熙哪里能让他们如愿,指着那些腾空而起,踩着敌我双方肩膀头部往外撤退的人恶狠狠地道;“给朕把他们射下来,不许漏掉一个!”
他深知这些青衫蒙面人才是刺客的主力,看他们的身手定是江湖中有数的好手,特地蒙面而来说不定还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一旦被其走脱,必定后患无穷,即使放箭容易误伤自己人也顾不得了。
随着康熙一声令下,御前侍卫中箭术高超之人纷纷弯弓搭箭,向着人群上空腾挪跳跃的人影射了过去,碍于那些人脚下有自己的袍泽,射出的箭支不多,但是每一支都精准异常,尤其以巴克什和巴图鲁两兄弟的箭法最可怕,几乎是一箭一个。
那些青衫蒙面人为了挥剑格挡络绎不绝的箭支,不得不被迫落入人群,虽然借此躲过了成为靶子的命运,却也失去了脱离战场的最佳时机。
突然一阵急促如骤雨的马蹄声伴随着滚滚烟尘由远及近,深黑色铠甲的骑兵犹如滚滚洪流呼啸而至,到了近前突然左右分开,划过两条近圆的弧度继续驰骋,骑兵两翼很快将敌外我内的圈子包裹起来,然后马上骑士纷纷举起雪亮的**,开始了毫不留起的屠杀。
这些骑兵们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也没有降下马速,只是不停地绕着包围圈外围奔跑,保持着速度的同时不断地收割着外围刺客的性命,一圈圈宛如割肉一般将包围着康熙队伍的刺客层层消灭。
来者正是号称大清第一骑兵的骁骑营,这个骑兵营始建于顺治年间,是顺治皇帝为了反抗多尔衮特意组建的亲兵,不过当时的规模和人数远远不能与此时相比,毕竟多尔衮在世时兵权完全掌握在他手中,顺治帝不可能得到太多的兵力,直到多尔衮过世之后这个骑兵营才逐渐形成规模,只可惜随着顺治帝宠幸董鄂妃,与生母冷战,骁骑营再次受到忽视,直到康熙登基亲政之后才真正发展起来。
如今的骁骑营不但士卒都是从大清所有军队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又有康熙不惜血本的投入装备,虽然骁骑营编制只有一万人,但正面对决数倍于己的正规军不成问题,是以这次木兰秋狝康熙刻意带上足足三千骁骑营随驾,就是为了让那些总是自傲于蒙古骑兵无敌于天下的蒙古王爷们开开眼界,让他们知道满洲骑兵才是最精锐的,不想歪打正着倒是在这次行刺中派上了大用场。
“奴才救驾来迟,请皇上责罚。”阿布凯翻身下马,快步来到康熙面前单膝跪地请罪,全身上下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有些地方还滴滴答答地落着血珠,可想而知他这一路过来杀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