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3/5页)
出了这事,倒是把高考的紧张感都忘记了。
亭亭刚从爸爸单位“工作”回来,过程记得还挺清楚的,跟刘菊花一板一眼的说:“刚才那个坏蛋伸手拉我手手,把我带出去了,他告诉我带我去找爸爸,我不信,他们就把我的嘴巴捂住。”
她其实讲的不算太好,但动作做的是绘声绘色。
后来问了邓泉两人,他们还原的真实情况应该是,这两人挤在买油条的人群里面,一个带走了亭亭,一个把另一个小孩塞到了刘菊花手里,当时市场上小孩那么多,随便找一个就行了,他们只是想要带走亭亭。
刘菊花还不知道这件事情跟露露有关,就当是两个混的不好的小混混,想拐孩子拿去卖。
“老天保佑,幸好被你爸爸撞见了,偷人孩子的不得好死。”
也幸好那个电话是给楼大乔听到的,不然给楼小乔听到,今天这堂就算不缺考,她也考不出正常水平来,历史还是她的拿分科目了,不过也幸好是给楼大乔听到了,张让回去的那个点赶的特别及时,早一点晚一点都会错过了,卷烟厂在桥对面,那两个小贼抓了孩子,还不一定往那边跑呢。
不过亭亭能平安回来,全家都特别开心。
没过多久,楼小乔的高考成绩出来了,超过了重本线五十分,在育才排名第一。
哪怕是在新都县城,这个分数也是很厉害的了。
数学成绩最突出,考出了148分的好成绩。
虽说她的这个成绩,在新都这一届的考生里面不算是特别突出的,但因为她的独特履历,在新都也还算是比较特别的,还有几家报纸采访了她这个“大龄”考生,楼小乔在采访中多次提到了齐老师的这一套资料。
“......帮了我蛮多,大概是下学期吧,我的数学成绩提高的特别快,当然也要感谢育才的老师们,尤其是我的班主任孙老师,这一年内如果没有育才的老师对我的帮助,我也不会考出这样的成绩出来。”
于是这一套《齐老师教你解答数学题》,算是彻底的走红了。
跟着《齐老师》一起火的,还有以前名不见经传的育才学校,就连附近的一些县市,高考结束以后都有人慕名来这边报名了。
孙老师私底下跟楼小乔说:“多亏你在采访的时候提到了育才,我们现在的生源比以前还好了。”
以前其实就有外县的生源,只是还是新都跟南江这两个地方的学生。
但最近是有别的市里的人来学校报名,人家一来就问:“那个叫楼小乔的,就是在你们学校读出来的吗?”
也有会钻空子的,来报名的时候很隐晦的问:“你们学校是不是有老师会压题?”
不然楼小乔那么大年纪的学生,怎么就能考到六百多分了?
大家都觉得蛮神奇的。
育才以前能招到学生,全是因为教育局有规定,正规的公立高中不允许招收复读生,所以育才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而像楼小乔这样的考生,几年都不一定能碰到一个好吧,她算是这个社会的“漏网之鱼”。
楼小乔读初中是二十来年前,那会儿农村很多地方连温饱都没怎么解决,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不是一个农村家庭最关心的。
到了九十年代,只要是学习成绩好的,就算家里再困难,学校或者政府都会帮着扶持着读。
负责招生的老师对这些想钻空子的考生没好气的说:“楼小乔那是初中时候成绩就好,人家又努力。”
那就是育才没什么妙招呗,不想努力的那一拨人就打起退堂鼓来。
这事儿让孙老师当成笑话讲来听,学校了解了楼小乔的故事以后,决定在学校成立一个困难学子的帮助政策,如果学生成绩真的是特别好,家庭也确实困难的,学校可以给该学生免学费入读。
楼小乔知道以后,也找到了孙老师:“我愿意捐五千块,作为帮助困难学子的奖学金。”
她现在不差钱,下井村的房子都租出去以后,每月妥妥有一笔租金进账,造纸厂那边给她的顾问费也一直有给,关键是齐老师的这套资料,分销权都在她这里,只要是从正规渠道拿货,她都能拿走一部分抽成,这部分钱就能让她躺平养老不干任何事情了,她现在想做一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