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6/7页)

王涛家离王耿家还连着亲,两家的女儿算是一起长大的,王涛的女人叫王慧茹,去京市自然找了堂姐。

谁知道堂姐不是很想搭理她,王慧茹也是个轴脾气,就去打听她堂姐王昕到底在京市过得怎么样。

起初她只是单纯以为堂姐混的不好,不想花冤枉钱招待她,谁知道一打听才知道,王昕同学说她一去京市就找了几份家教,挣钱比谁还拼,加上还有奖学金,起初辅导员还以为她家里很困难,要帮衬着家里头,大一还本着帮助困难同学的心态,给她发过一次一等奖学金。

就因为这个一等奖学金,同学们对她就印象深刻。

后来室友们无意中得知王昕家境不错,她还经常给家里哭穷要钱,同学们一个月生活费三百左右,王昕能夸大了往家里要到一千左右。

一千块,家庭条件特别好的才会要这么多。

大家私底下都很疑惑王昕到底哪里要花钱,结果人家今年一过完年回来,就偷偷摸摸的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

虽然是分期付款,但好几万的首付拿出去,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因为这个事情,同学们私底下对王昕的意见很大,毕竟当初她可是拿过一等奖的,往年一等奖都是给品学兼优但家境不好的学生,王昕这种能在京市买房的,怎么都算不上家境不好吧。

但现在都大四了,就算追究起来,她大可以解释说这几年家里又起来了,学校还能把这笔钱要回来不成?

而且都快毕业了,她也压根不在乎同学们对她印象怎么样。

这个时候的农村贫富差距也蛮大的,其实王昕家里在村里算有钱的了,大哥大嫂是学校老师,吃公家饭的,二哥二嫂在县城里头开了个馆子,三哥是开城际长途大巴的,她算是老来女,很受父母宠爱。

从找工作开始,王昕就更加多的问家里要钱,以各种理由,什么买衣服啦,买化妆品啦,并且跟家里说这些都是必须的。

现在也不包分配了,要找个工作也挺麻烦的。

王耿心疼闺女,又去找三个儿子要钱,这回老大家的发的难。

因为王慧茹是她以前的学生,在京市一知道这个消息,就打电话回来说了,王昕大哥家虽然是吃公家饭的,但两口子收入并不多,为了养这个妹妹,老两口以前是一个儿子要五百,谁都不偏心,这笔钱对老二老三家里或许不算什么,但王昕大哥家也有个孩子去读大学了,她跟家里人说,周围的同学生活费也就二三百,一线城市兴许要高些,但也就三五百的水平,一千块一个月,在他们学校那属于老板家闺女的档次。

王昕侄女还觉得委屈呢,要想问她爸妈多要点钱。

但听到王昕大嫂耳朵里,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她女儿去学校一个月也就给三百,王昕一个月要一千块?

加上王慧茹多嘴说了一句,一家人就闹起来了。

楼小乔最喜欢听这种八卦,兴致勃勃的听着。

“王昕也真是的,现在倒是找到工作了不找家里要钱了,家里快闹翻了天。”张玉娇把土豆放在避光的地方,这样可以多储存一段时间,等再过半个月,地里的油麦菜跟小白菜也都好了,就不需要买菜了。

楼小乔听的兴致勃勃:“我怎么没听说过王昕大哥大嫂的事呢?”

按说村里人她都认识了啊,原主再宅,也不至于嫁过来六七年,村里人还没认全吧。

张玉娇把土豆放好了,这才直起身子来,拍了拍手上和身上的灰:“王昕大哥王健,和她嫂子齐秋璇都是南江一中的老师,很少回来的,南江一中你知道不,省重点,那两个可厉害着呢,她闺女考的也是重点大学。”

楼小乔卖纸的时候去过南江一中,是个在省内都非常有名气的高中,甩开新都一中好几条街。

这会儿高考还没有扩招,大学的录取比例很低的,县状元都不一定能上清华北大,王昕侄女考的那个大学,在后世算是很有名的大学,反倒是王昕上的那个大学也就是个普通的本科。

这样一比较起来,王昕原本天之骄女的光环就没那么耀眼。

既然学霸的光环不在了,再找家里要钱怕是没那么容易。

楼小乔揶揄道:“看多了兄弟坑姊妹的,为了女儿坑儿子的倒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