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我会帮他,但你,永远……(第4/5页)

“那些汉人会来到草原上分走我们的土地吗?”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姜从珚道:“不会。各自的土地依旧是各自的,但我会开放通商,到时鲜卑可以和凉州做买卖,凉州联通西域,鲜卑还可以经由凉州与西域交流,获得那边的香料和美酒。”

众人眼前一亮。这两三年,随着姜从珚在草原发展起诸多产业,商队也在随之壮大,一些牧民除了饲养牛羊,还能把多余的奶制品、木耳、肉干、药材等干货卖给商队,从而换取糖、盐、茶、布匹这些东西,大大方便和丰富了大家的生活,要是能跟西域通商,他们还能获得许多香料。

姜从珚讲了许多民生上的,最后,拓跋骁站起身,“凉州军悍勇,不输鲜卑,与凉州结盟,不仅少了个强劲的对手,将来还能成为本王一统天下的助力。”

最后这句话瞬间就在人群中炸开了锅。

王这话的意思是,他决定南下了?

所有人都顾不上别的了,直勾勾地盯着拓跋骁。

拓跋骁扬起胳膊,示意众人安静。

“本王早有这个计划,但不是现在,还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虽这么说,鲜卑人还是心潮澎湃,这些年王一直没有南下的迹象,前两年打羯族,去年打固原,明明能一口气打到梁国,他却在关键时候收兵,这也不免叫一些人怀疑是不是因为可敦是梁国公主,所以他今后都不打算打梁国了。

现在拓跋骁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是有一统天下的决心的。

众人也不关注结盟不结盟了,注意力都转移到了打梁国这件事情上来,他们鲜卑已经沉寂太久了。

“王,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有人问。

“等乌达鞮侯有动作时。”

……

这一日,众人议论了许久,离开时的眼神都带着抖擞的战意和野心。

解决完这事,却还有件事让姜从珚有些放心不下——姜淮。

她已经收到长安那边的消息了,梁帝果然大发雷霆,朝会上当着公卿大臣们的面连着痛骂数日,说张维果然早有反心,如今终于暴露出自己的野心,他又想拿姜淮开刀,扬言要杀了他,幸而被大臣劝住。

姜从珚去年就派人去过长安,想接父亲离开,那时他不肯,前两个月凉州侯也派人去了一趟,他依旧拒绝了,只说他自有打算。

姜淮现在还没送命,长安毕竟是梁帝的地盘,万一他哪天发疯真要杀姜淮,她留下的人手真不一定能救下他。

这便叫姜从珚一直放心不下,只能希望父亲不要冒险,以保全自己为重。

——

建康府。

桓均收到长安传来的信报,坐在书房里,沉默着看完,最后借着旁边的烛火将这封信点燃。

凉州彻底倒向鲜卑了。

去年固原之变发生,桓均很快便意识到梁国已是大厦将倾。

他在洪州任了两年多刺史,政绩斐然,治下民生安定,去年那场大寒潮,便是南方许多地区都下起了雪,冻死饿死的不知凡几,他所在的洪州虽受到影响也死了人,大体却还能稳住,没闹出多少流民。

这样的天灾下,能稳住一方百姓,政绩上便十分出色了,他利用自己朝中的人脉运作起来,今年升任成了建康刺史,掌一地军政。

虽都是刺史一职,建康府却比洪州府要高出一级,早在几十年前,魏朝南奔时,建康就曾做过都城。

而今,同样的事,会再次上演吗?

三年前,姜从珚对他说梁国已经走向末路,他信,所以听从她的建议提前南下经营势力,可他心里未尝不是抱着幻想的,梁国或许还能再撑一撑。

他以为自己可能会有十年时间,现实却狠狠给了他一巴掌,梁国竟无能到了这种程度,尤其是赵卞做的那件事,让姜从珚跟大梁彻底决裂。

想到她,桓均忍不住怀疑,她究竟在走怎样的一条路,真要帮鲜卑夺走汉人的天下吗?

他可以肯定,凉州倒向鲜卑是她一手主导的,否则以凉州侯的性格怎么可能做出背叛大梁的事。

可另一方面,她又一直在让人协助自己,光烧瓷和种蔗制糖这两件事就给了他许多助力,更别说还有谢绍,她给谢绍找了个军师,在诸葛优的辅佐下,谢绍一直在南方平定各处流民匪患,让各地得以安稳,显然,她是希望他把控住南方大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