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穿越中世纪111(第3/5页)
这倒不是说布鲁多就肥皂工坊自己卖了,也是要有分销商的。不过总会有类似直营店之类的存在,他们的售价是受控的,那就是一个‘标准’。其他人卖的比直营店还贵了,那顾客肯定就去直营店买了。
“这样方桶形状的篮子,一个能装200块肥皂,大约是57磅出头。我们一篮一篮售卖,捆扎好后无论是装车装船,还是使用役畜,都很方便运输——就这样一篮,批发价是1.25镑,市面上的零售价则是3芬尼一块。”
在场就没有算术差的,更何况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乘除法题目。立刻就有人说道:“所以,批发价大概是每块1.5芬尼一块?如果我们都按照3芬尼的价格售卖,利润率倒是会非常棒,毕竟从特鲁瓦到西岱或者第戎,运输成本都比较低。”
当然,再由城市辐射到周围镇子里,那就是另一个价了。多过一道手,以及‘最后一站’的运输费,都最终会体现在零售价上。
至于说零售价是进价的2倍,这样的利润率是低是高……只能说太高了!高的吓人!
因为运输距离短,经手人少,算上各种成本,他们的最终利润率达到100%到150%也轻轻松松。
其中利润可比表面上价格更高,看似光鲜的东方肥皂还要高得多!甚至不说这利润率,就说东方肥皂的长途运输伴随的更高的风险,以及其高价,就决定了它的销售额要比特鲁瓦肥皂小一个量级——简而言之一句话,真的公平竞争,东方肥皂输定了!
至于说肥皂工坊这边的成本,现在大概是每磅2芬尼的样子,其中40%是油脂,40%是人工,剩下20%是红酒、钠碱,以及其他一切零碎……当然,这是没算厂房和设备折旧的,不过这时候不是搞大机器生产,城市边缘的地皮也不值钱,这笔折旧不算也就不算了。
以2芬尼每磅计算,肥皂工坊的利润率则更高。事实上,这个利润率高的都不真实了,毕竟这属于‘制造业’,而不论古今中外,制造业的利润总是要低于商业利润的,此时制造业利润普遍只有10%左右,而商业利润则平均为15%左右。
以这个来算,硬肥皂生产制造环节,超过200%的利润足以使人发疯了!当然,这也是独家买卖、技术代差的好处,即使这么高的利润率了,对比市面上的同类商品,依旧显得那么有性价比。甚至不知情的人看来,会难以想象,还觉得贱卖了!
“这一块是多重?”“您可以称一称,我们的标准是1磅肥皂可以制作3块半。”
“也就是说,1磅特鲁瓦红酒皂市价10.5芬尼?比优质软肥皂要稍微贵一些……不过软肥皂根本没法和硬肥皂比耐用,这样说倒是比软肥皂还划算的多。”算出结果的吉拉德吃了一惊,然后就是大喜过望,反复确认:“真的是这个价格?我是说,批发进货价就是5.25芬尼每磅啊!这样的价格要多少有多少?”
他是意识到,如果真是这个价格的话,他们将见到金山银山——前提是,在接下来的肥皂市场大战里取得胜利。但如果真有这样的预期,大战一场又怎么样呢?
罗伯特严谨地强调:“是一篮1.25镑,想要拿到批发价,我们只接受一篮一篮地进货……不过,的确,这样的价格要多少有多少。”
‘客人们’都兴奋了起来,互相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赚钱的欲望。他们心里开始计算潜在市场,像西岱,它拥有十几万的人口,周边还有一些颇有消费力的镇子什么的,这总的人口加起来,有使用硬肥皂习惯的家庭,一年用掉10万磅硬肥皂非常正常。
别看此时的人们沐浴比较少,用到洗涤用品的时候就少。但沐浴之外,平常洗脸洗手是非常多的,而使用就会有损耗。此时的肥皂又不耐用,遇水之后化得挺快的。
假设西岱及其周边有使用硬肥皂习惯的人口是5万(这个人口数并不夸张,只要有稳定的谋生手段,这个家庭共同拥有一块只用来洗手洗身子的硬肥皂是很正常的),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才每年两磅。
两磅才700克左右!后世一个人一年要用掉700克肥皂,这是有点儿难度,不过这可是中世纪,洗涤用品非常稀少的时代。肥皂又不耐用,一年用掉700克就算是很保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