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宝玉挨打后续惩处,安插小厮劝说太妃(第3/3页)

什么“以下犯上”,什么“不听话就把你发卖了”,真真儿是吓唬小孩子的话。

他的身契在三爷手里,本人一直都忠心耿耿地做事,又怎会被三爷随意发卖?

若他这次把差事办好了,日后就能被提拔到庄子铺子里面去做小管事。

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好机会,他当然把机会牢牢地抓在手里。

焙茗那些话,也就能吓唬吓唬宝玉身边扫红、锄药几人,却是吓唬不了他的!

如此一来,倒是让宝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贾母也知道这件事。

她一开始还有些心疼宝玉,这么多年过来,她还没见过家里的孩子被打成宝玉这副模样的!

而且一看到宝玉那副凄惨模样,贾母就想到了贾珠,瞬间就被勾起了满腹愁肠,当下就把贾政找来批评教育了一顿。

可是在听到贾政提及宝玉惹了什么样的祸事后,贾母的怜惜就熄灭了一大半。

那忠顺亲王是好惹的吗?宝玉居然敢去招惹他的人!

这么一看,宝玉确实应该被好好地管教管教了。

贾政唯一做的不对的地方就是不该把孩子打成那副模样。

如果想教育孩子,就像后面那样罚宝玉抄写经书就好了。若真把孩子打死了,岂不是后悔都来不及了?

贾璋也拾掇好的兰花送到了忠顺王府,据说曹长史说,亲王妃很喜欢这些墨兰,还张罗着要给贾璋回礼呢。

贾政也给贾璋送来了一封厚重的红封,一是谢他帮忙缓和荣国府与忠顺王府的关系,二是谢他那三个小厮。

贾璋也没拒绝。

在没有母亲和妻子帮忙打点后,贾政他也终于懂得人情世故了。

至于北静太妃那里,贾母在私下里向她转达了皇家的意思。

贾母心里是不希望北静王府出事的,毕竟她和太妃娘娘是大半辈子的手帕交了。

因此,在劝告北静太妃时,贾母表现得十分真诚。北静太妃也充分地理解了贾母的意思。

在把贾母礼送出门后,北静太妃让人把郡王找来见她。

溶儿太年轻了,被人吹捧两句就昏了头,竟然什么事情都敢做!

如今和忠顺抢戏子,还只是争风吃醋的小事,害不得郡王府的根基。

可是见微知著,若溶儿日后脑袋发热,掺和到别的事情里面去就糟了。

所以,她这个做母亲的确实有必要告诉水溶这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