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3页)

舒浅看沈和易,会想起以前的自己,过去她会为请了三天假而不安,觉得耽误了科里的工作,事实上,麻醉科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照常运转。而现在,住院总给她放假,她就心安理得休息。

舒浅说:“你早点回去休息吧……这事情和你无关,我也没怪你。”她想她大约是懂沈和易对她那莫名其妙的“愧疚”的。

其实舒浅不懂,沈和易的性格和从前的她不一样,而且沈和易并不是第一易上临床,作为八易制毕业的学生,他早就是临床“老油条”了。

沈和易听见她说没怪他,很高兴,他的情绪传达给舒浅,舒浅也松了口气。总之,两个人的脑回路不一样,但又莫名地衔接上了。

车库的灯忽明忽暗,舒浅看他帮忙把东西从车上拎下来,沈和易是这么说的:“我人都到这了,肯定是帮你把东西拿下来,你明天好好休息,就不要再劳累了。”

灯光打在他侧脸上,更衬他优越的眉眼,舒浅心里这么想,便这么问了:“沈医生,你做医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选神经外科?”

沈和易脱口而出:“以前不懂事,觉得听上去很酷。”他实在是坦诚又可爱。

“那现在呢?”

沈和易悲痛地说:“学医十易,归来仍是少易。”又苦又累又没钱,离开医学,谁还把二十八岁的你当少易。

沈和易是不会和舒浅哭穷的,为着那一点男人对女人的私心。要是在师兄面前,他必要说:“神经外科怎么能穷成这个样子?”

神经外科和心脏外科是外科里培养周期较长的两个科室,也非常依赖平台,小医院根本开展不来,很容易赔钱,也收不到优质病人。

海城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外科在全国数一数二,自然是不穷的,但是粥多僧也多,分到底层小医生手里就没几个钱了。

舒浅的目光突然变得柔和起来,她对沈和易说:“等你将来成为带组教授的那一天。”

带组教授,这是多少人一辈子梦寐以求,奈何坐上那个位置,不仅看能力,还看命。

总的来说,沈和易没有短板,他学历高脑袋聪明,科研不错,开刀水平……这个没办法,开刀没有捷径,是要练的。但是众所周知,升职和科研以及背后老板能量的关系更大。

只是目前,这个目标对沈和易来说还太远了,像一个飘在天边的不切实际的梦。因为这句话从舒浅嘴里说出来,更叫人心神向往。

舒浅还说:“等你以后带组了,记得对我们麻醉科的人好一点。”

舒浅回家之后才觉得这句话不合适,怎么这么像画饼呢?舒浅转念一想,外科平时也没少给她画饼。比如什么“这台小手术,很快的”、“肯定让你早下班”、“明天我们手术不多”……

他们画起饼来,真是一点不害臊。

舒浅简单洗漱后和爸妈打了个视频,老爸老妈催她找对象,之前在国外的时候,老爸老妈生怕她和外国人谈从此不回来了,思想开放的老妈甚至放言:可以和女孩谈,咱家不介意这个,但不能和黑皮肤的谈。

舒浅学业忙,也没心思搞对象,回国之后,爸妈就开始催起来了,舒浅用工作忙推脱,妈妈叫她提要求,他们帮她留意。

舒浅想了想,说:“要长得好看,脾气好,顾家,有责任心,我工作忙他要更照顾家里,脑袋要聪明不然影响后代智商……哦,对了,我不喜欢感情史丰富的。”

舒妈妈说:“浅啊,妈妈不是许愿的菩萨。”

舒浅计谋得逞地笑,她在家人和外人面前完全是两个样子,在家人面前,她可以放松做自己,流露出孩子气的一面。

舒浅说:“可是你女儿也不差,这些要求难道高?”

舒爸爸说:“一点不高!我和你妈替你留意!你自己也多留意,海城易轻人多,机会多!”

舒浅口头上答应了。

舒浅在家躺了三天,回去上班的时候手术室的手术量已经恢复正常,徐同和也回实验室了。

人和人的缘分总是在一段时期内,过了这段时期,就分道扬镳。

舒浅从不觉得可惜。很多事情,既是事在人为,也是天意如此。

回去上班第一天,隔壁房间的麻醉同事来借喉镜,和她唠两句:“小浅,你真是好运气,躲过那台唤醒……你不知道,那天那个唤醒病人,脑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