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我劝你慎言,否则人头落地(第4/5页)
以往上山爬坡他踩不住板子,所以尽量挑平地跑。
如今有了沙漠之根,再陡峭的地方,双脚也能牢牢盘住缥缈旅者,翻山越岭如履平地。
他勘察了铁路沿线左右的山岭,一整天没回胪滨府,在附近转悠寻找货场。
一列从东边来的火车,途径阿勃纽尔站的时候,从载货的车厢上下来一列士兵,联合其余俄兵一起将一个个箱子抬出。
有军官前来,掀开箱子检查,旁边士兵毕恭毕敬等待。
在俄国,普通步兵军饷少的可怜,地位更是低微到被踩在土里。
见到军官,他们严守等级,要表现出充足的尊重。他们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除非特殊情况,比如此时。他们不得进入剧院看戏,否则会被驱逐辱骂。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上百年。
军官掀开木头箱子,吃力的从里面拎出一把俄式马克沁,也就是M1905重机枪,仔细检查后,这才摆摆手。
一群士兵赶忙合上盖子,开始往下搬运箱子。
日俄战争中,日本人用“肉-弹战术”猛攻时,在南山就遭遇了沙俄的M1905机枪。这把枪狠狠地教育了小鬼子,让他们付出了4000多性命才在沙俄弹尽粮绝后攻打上高地。
一共有12箱,每箱只有一挺俄式马克沁,因为除了净枪外,还有带轮枪架、防弹盾。
加一起得60多公斤,两个人抬着走远路也要龇牙咧嘴。
为何仅有12挺?
不能怪他们吝啬,从1905到1918年,他们总共也才生产了生产37345挺,这还要算上一战时期消耗的。
一个步兵团,标准配备8挺俄式马克沁。
现在仅在一个小站就卸了12挺,已经是超规格装备了。
可见,他们现在就是在备战。
卸完了俄式马克沁,接下来卸的箱子,军官打开后,见里面是成批的弹桥。
弹桥是快速给步枪装弹的一个小夹子,上面卡5发子弹,能直接把子弹按进枪中。
如果一个士兵配备一个弹桥,通常先将一弹桥子弹压入膛中,然后再将弹桥填满,战斗时打完膛内子弹,直接将弹桥子弹压进去,就能实现快速装填。
弹夹其实就是复杂化的弹桥,后来还发明了专门给弹夹快速装弹的压弹器。
否则装弹是一件苦差事,赵传薪最讨厌装弹,开枪一时爽,压弹火葬场。
一般来讲,是不会给士兵配备太多弹桥的。
但以眼前这些弹桥来算,恐怕这个小站内士兵每个人都要装备四五个弹桥。
然后是一批崭新的1891莫辛纳甘,也就是水连珠。
最后是一批1895式纳甘转轮,也是赵传薪的常用枪,绰号七星子。
但赵传薪用的单动型号,有6发也有7发。
纳甘转轮有好几种改动版本。
当初沙俄的官员,全世界招标研发一种成本低、重量轻、威力大到在25-30米距离能打死马、装弹量要比同时期的转轮多……
各大军火商拿到招标书一看,恁麻辣个币的,狗日的沙俄贪官污吏,这不是为难人么?多半人转头就走,让毛子自个儿玩去吧。
八十岁姜太公钓鱼,向来不怕没人上钩。
面对一大堆奇葩要求,比利时纳甘兄弟迎难而上。
威力大,意味着后坐力大,枪太轻就吼不住。
子弹多,意味着口径小,口径小意味着威力小。
而沙俄最开始还要求用威力小的黑火药,因为廉价。
结果哥俩就在气密性上下了功夫,研发出的纳甘转轮,口径小威力大,比正常六发转轮多一发,因为气密性好还具备微声效果。子弹也特殊,弹头完全装进弹壳内,上面还要收成锥口,能最大限度发挥发射气体的压力。
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想的出来的,在此时具备划时代的意义。
许多人觉得这种消音是传播不远,不是声音小,那纯粹扯犊子,其实就是声音小,全世界声音最小,在此时没有之一。
偏偏威力奇大,初速度却比别的枪快很多。
节约了各种成本,那么售价呢?
比以复杂昂贵出名的镜面匣子,只便宜了10卢布,只能说贵到除了毛子自己基本卖不出去。
等枪支弹药等设备都检查完了,将所有货物卸下,列车这才启动。
他们将这些武器运到了兵营的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