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日军越境剿匪(第3/4页)

不过,金武志找到了那个叫李秀吉的人。

这才知道,原来是李秀吉带着一个叫安多默的人刺杀了伊藤博文,只是为了掩人耳目,把这件事安在了赵传薪头上。

安多默,以前没听过,我觉得应当是个化名。

多默,听着倒像是英文Thomas的音译。”

陈昭常唉声叹气,抱怨道:“太能胡闹,太能折腾了。现在日军越境,乱子大了,如何是好?”

吴禄贞起身,握紧了拳头,太阳穴鼓跳着:“我带兵以保境安民的名义,将日本人挡回去。”

陈昭常闻言吓了一跳,直接拦在吴禄贞面前:“不可,如此一来,无异于明着和日本人闹翻,我们担不起这个后果。你稍等片刻,我去向京城请示,请太后和庆王爷他们定夺。”

“那陈大人你动作快些,今天晚上之前,日军就能赶到背水军的大营。”

当陈昭常走了,吴禄贞也第一时间去给徐世昌致电。

很快,吴禄贞就收到了徐世昌的回电:日本人皆鹰瞬虎视,狙诈狼贪,苟无我军阻拦,今后必得寸进尺,亦岂其然?惟小心行事,旁观震慑,不使其竭全力焉已耳。

吴禄贞得到消息,凝眉驻足良久,长叹一声。

连徐世昌都不敢直接和日本人发生冲突,京城的那位佛爷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

陈昭常收到消息,回来说:“太后和一众王爷具言,此事从长计议,唯有消弭日本人的怒火为先,与日本人协商在后,能兵不血刃最好,万万不可开此战端。最好将罪魁祸首赵传薪交出去,或者只能牺牲背水军,让他们平息日本人怒火了。”

吴禄贞觉得胸口一阵阵的憋闷。

人家都打进家门了,却还要当缩头乌龟。

这么多年的兵,岂非白练了?

就算是赵传薪惹的祸,可究根结底,赵传薪所做的一切,对大清还不是有好处的?韩国若是乱起来,日本人才会无暇他顾。

而慈禧和庆王爷他们这么干,岂不是寒了天下爱国仁人志士的心?

于是,心里愈发的坚定了反清的心思。

这个大清,真是从上到下烂透了。

他说:“徐总督的意思,就算不直接和日军开战,也要带兵去旁边观战,让日军不敢尽全力攻打。”

陈昭常犹豫道:“可是,太后他们……”

“此时已然迫在眉睫,容不得你我犹豫。我答应你,不会直接如日本人交火,但是决不能让他们轻松得逞。”

吴禄贞说的斩钉截铁。

然后喊人来:“举兵点将,全副武装,即刻开拔!”

斋藤季治郎这段时间也没闲着。

筱田治策为情所困,终日萎靡,已经半废了。

这对斋藤季治郎的事业打击很大,相当于失去了左膀右臂。

他去劝说了两回,但是也没能将筱田治策给说清醒。

于是恨铁不成钢,不再管他,已经开始考虑向上头再要一个人过来辅佐他的工作。

但是,一封来自于韩国统监府的急电,让他带兵越境剿匪,刻不容缓。

斋藤季治郎当即抖擞精神。

他不怕打仗,日本人做事都是从阴谋开始,以战争结束。

述诸武力,得寸进尺,唯此而已。

现在有了剿灭赵传薪为首的匪徒暴徒为借口,那再好不过了。

如此清廷想必不敢与日军开战。

斋藤季治郎也是擂鼓聚将,整顿队伍开拔。

……

赵传薪一行人乘坐着朴泽虎大成商会的货船,一路西行,进入黄海。

此时,别的海面应刮的是南风,可黄海却正好相反刮北风。

李相卨凭栏远眺,微微上翘的短髭被风吹的歪斜。

他看见上空盘旋大量海鸟,说明距离陆地不远矣。

如同文人骚客那般轻轻拍打船舷:“哎,此去长路迢迢,不知生多少波折。”

赵传薪正在甲板上,指挥一群战神小队成员早间训练。

因为受到黄海是风海流性质的潮汐,海面波澜很小,所以甲板的起伏很稳定。

一群战神小队成员趴在甲板上做着俯卧撑,赵传薪拎着一根荆条从尾到头监督。

走到李相卨身边的时候,听见了他的话,赵传薪笑嘻嘻的说:“别怕,我送你一把镜面匣子。等你到了万国和平会议,如果那些人冷眼旁观,你直接掏枪干他娘的。我给你多配两个弹夹,一个弹夹十发子弹,足够你把几个列强的政要射杀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