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第5/5页)

可是,曙光厂的情况复杂,需要有基层经验的同志去配合厂长雷万元的工作。

像张志刚这样常年坐办公室的同志,未必没有能力,但是夏竹筠更信任基层经验丰富,且有过成功经验的同志。

于公于私,她都希望叶满枝能去曙光厂任职。

人事处的孙处长心里清楚,叶满枝在这个推荐名单里,看起来有些突兀,一是年纪轻,二是缺少重工行业的从业经历。

所以,他又额外解释了一下提名叶满枝的原因。

“组织部门考察干部时,除了看其经历和能力,也要看其出身,从叶满枝同志的最新政审材料来看,她出身工人家庭,父亲在军工厂当工人,有一个哥哥前两年被省里评为‘红色工程师’,已于去年前往三线支援国防建设了。而且叶满枝同志是军属,配偶是现役军人。曙光厂虽然交接给了地方政府,但职工们很难立即转换身份,大部分人还认为自己是军工厂职工。提名叶满枝同志,也是考虑到她的身份更容易获得职工们的认同。”

罗厅长琢磨着叶满枝的履历,问:“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

孙处长翻看着几份材料,摇摇头。

隔壁的夏竹筠补充说:“833厂的大部分设备都会被带去小三线,军工厂那边能给曙光厂留些什么,咱们根本就拿不准,十有八九是人家留什么咱们就接什么。”

这种跟国防建设有关的工作,地方上只能配合,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且留在滨江的那几位班子成员,都是原833厂的干部,未必能帮省里争取到什么。

“但咱们也要正视现实问题,按照833厂军代表转交的材料来看,还有上千名职工留在滨江工作,如果厂里什么也不剩了,那让这上千号人用什么搞生产?趁着现在军地双方还没有正式交割财产,能争取还是要尽量为咱们这边多争取一些的。叶满枝是军属,也是女同志,跟军方代表讨价还价的时候,即使谈得狠了,也能有转圜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