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第3/5页)

“那可太好了!”

工厂职工都挺有集体荣誉感的,单位的业务越来越多,说明他们发展得越来越好。

厂子办得红火,大家走出去也有面子!

叶满枝唰唰包着糖纸,顺便鼓励大家想办法提高车间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但她觉得这种事只跟工人喊口号是没用的,厂里得拿出相应的激励办法。

回到厂部以后,她又去了牛厂长的办公室。

叶满枝是很爱串门的副厂长,至少隔天来一次牛恩久的办公室。

由于她来得太勤,没事就爱进来坐坐,牛厂长的秘书秦刚还给她单独准备了一个茶杯。

叶满枝谢过他的茶,对牛恩久说:“厂长,我来跟你汇报一下咱们罐头车间推行《鞍钢宪法》的情况。”

牛恩久其实不太想听什么鞍钢宪法,但叶满枝实在太爱来他这里串门了。

他不好直接将女同志撵出去,不但要好茶好水招待她,还得听她絮叨。

“其他方面我就不赘述了,先说说三结合的成果!”叶满枝抿了一口茶,问,“厂长,咱们厂能顺利将那条日本汽水生产线申请下来,与糖水站的汽水机多少要有些关系吧?”

牛恩久点点头。

他前天送了几瓶现打的桃子汽水给厅领导品尝,直言这是他们新研发的果汁汽水。

在口味和工艺上已经走在了其他单位的前面。

工业厅的领导愿意将那条生产线放到第一食品厂,是各方面加成的原因,其中兴许也有这个果汁汽水的功劳。

叶满枝振奋道:“656厂那边给高温作业的工人提供盐汽水,搞一套小型汽水设备要一千多,将近两千块。但是杜涛和刘工一起研制的这种搅拌汽水机,成本只有一百七十多块。不但给厂里节省了买机器的开支,还能为糖水站创收。厂长,咱们厂应该拿出个章程来,鼓励更多的车间工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搞发明创造,为厂里节约成本!”

“杜涛是一线工人吧?”牛恩久问。

“对,负责给罐头封罐的。”

厂里刚争取到汽水生产线,这会儿正是牛恩久心情最好的时候。

他爽快地拍板道:“杜涛这样的工人确实值得鼓励和表扬,这样吧,先让宣传科的同志在厂里宣传一下杜涛的事迹,年底评先进的时候,咱们优先考虑杜涛这样的同志,同时给他发一笔奖金,具体金额咱们再开会讨论一下,到时候以补贴的形式发放给他。以后但凡有类似的发明创造,都照着这个标准奖励。”

叶满枝说:“这两年省里提拔了不少红色专家,都是从工人阶级中走出来的工程师,而且大多是从重工业单位提拔上去的。食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们的工作都是重复单一的,难得能遇到这样有天赋的工人,我觉得厂里应该积极培养杜涛这样的同志,比如推荐他去工业厅下属的工业学院进修,培养咱们厂自己的红色专家。”

车间工人的晋升通道其实非常单一,只能顺着组长、班长、工长、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这条线发展。

如果能把杜涛树成典型,逐步将他这样有潜力的工人培养成工程师,也能让工人阶级看到另一种发展的可能性。

培养红色工程师,也算是厂党委的工作成果之一,牛恩久自然不会反对这样的提议。

他当场就表示支持,还说要将这件事放在班子会议上过一下。

牛恩久喝口茶,心想叶厂长这回可以走了吧?

他一会儿还得去市工业局商量事情。

然而,叶满枝的屁股像是被胶水黏在了椅子上。

茶杯喝空,她自己给自己续了水,顺便还照顾了一下老牛厂长的茶杯。

牛恩久:“……”

看来事情还没絮叨完。

“厂长,我听说上海工业展览会上,展出了一些罐头生产设备。咱们的罐头车间烧毁以后,一大半的设备还没有着落,我最近想带一名设备工程师,去上海工业展上看看,有没有适合咱们的设备。”

牛恩久叹了口气说:“设备肯定是有的,国内不少厂家都能生产罐头设备,关键是钱的问题。咱们马上要跟工业局一起新建汽水厂,一分钱不出肯定不行,多少要拿出点钱来意思意思。按照我的估算,最少要等到明年夏天,才能有点余钱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