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3/8页)
高三看了看左右,跟几个亲近的族兄弟组在了一起,很快队伍分好了,最后是村里唯一的异姓徐家的徐耀祖。
徐耀祖年纪不小了,只是头发已经花白,去年徐家受了老大罪,那印子钱虽然免了,可女儿也要不回来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徐家一下子沉寂下去。
高三见自己这队少了一个人,跟兄弟们商量后,喊了一声,“徐伯伯,要不您来我们队?”
徐耀祖满脸感激走了过去。
赵廷文回过头来,“队长出来跟我走,其他人先去搭建棚子的地方。”
高三惊了一下,他们组还未选谁做队长呢,见其他人都不出队,他迟疑了一下走出了队伍。
其他小队也慢慢出人,二三十个队长跟在了赵廷文身后。
赵廷文扫了一眼,然后领着人往一个极大的帐篷走去。
帐篷门口摆放了一张桌子,桌后坐着人。
赵廷先回报了一下,他负责的高庄马家庄实际到的人数。
然后让身后的队长过来画押。
“以后你们有事就来这里找我,管好你们的队员,来,每个队长领一本册子回去将队员名字记上,根据每天队员劳作打分。”
“等一下我跟你说做多少活打多少分,现在先油布,油布该怎么用不用我说了吧?这可关系着你们的健康问题。”
高三接了册子和一根炭笔,然后接到了叠成方块的油布。
二三十个队长往回走,心里都有一种奇异的情绪,这次服役似乎跟往常不太一样,没挨打不说,还上来就发油布。
高三识字,或者说京城这边不识字的不多,毕竟靠着京城,能从战乱保存下来的没一个是寻常人家。
抱着油布回去,他看到几个族兄扛着刚砍伐下来的树往分配的搭棚地方走。
他走了过去,将油布展示了一下,族兄们很是高兴。
“有油布就好了,起码不用担心晚上冻着。”
“我爹说今天给咱们送口粮送铺盖过来,也不知道到没到。”
服役一般都是这样,人先去,村子或庄子将铺盖口粮委托一个人用牛车送过来。
他们这边还算近,连趁手的工具都没带。
高三想起这事,问族兄这树哪里来的,树不算粗可也有小腿粗,定然不是踹一脚就能掰断。
“那边有斧头镰刀可以借用,耀明去借铁锨,等会儿回来,我们将树干埋深些,这样也不会被一刮就倒。”
“三儿,你去找些枯草过来和泥,回头铺在油布上,等风一吹太阳一晒,干了就能住人了!”
高三点头,领着几个没事干的族兄去找干草,五月份草都出来了,干草真不多,只能拔芦苇秆了回去。
一大堆芦苇秆子被带回来,这边庄上来送铺盖的人过来。
他们庄子人不少,足足过来两辆牛车。
高三想到什么说道:“粮食送去帐篷那里换成粮票,咱们吃饭得交粮票。”
这是赵廷文交代的。
高庄头闻言从怀里掏出几张粮票递给高三,“别亏着自己。”
高三嗯了一声。
然后看队友,“换粮票谁去?”
家里送粮食最多的两个青年站出来,“我们去。”
高三点头,领着他们坐上牛车。
“爹,去帐篷那边。”
高三不是放在一起换的,而是一袋一袋换,每家的粮食袋上都写了名字,称一袋高三在册上记下多少斤换了多少粮票。
有些带的是陈粮,这个肯定没法换新粮一样的多粮票。
他之所以多带两个人过来就是避免这种情况。
换完了粮票车也空了,高三拿着一打一两的粮票往回走。
到路口时他下了车。
“爹,天色不早了,您赶快回去吧。”
这会儿回去到庄子也黑透了。
高庄头也有这担忧,晚上路不好走,前面不挂着灯,牛根本没法走。
早知道就将家里的那匹老马牵出来了,好歹马晚上能看清路。
“行,我先走了,十天后带你大哥来还你。”
高庄头没再多留,抽了下牛和同庄人一起走了。
高三分了粮票,帮着铺油布,油布铺好他们就有了暂时睡觉的地方。
那芦苇也拿进棚里铺在地上。
远处传来铜锣声,远远有人喊了一声“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