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6/8页)

皇帝同意了,他本来就没打算在全国推开,因为会出混乱。

他沉吟一声,“先改昌平州吧。”

他又提起了另一件事,“最近一批运往黑龙江的军粮加一批罐头吧。”

佛伦立马询问,“皇上说的罐头可是百货铺卖的那种?”

“朕查过了,罐头不只有水果,还有别的种类,你派人去查查看哪些适合做军粮。”

佛伦哪怕不理解还是说了是。

皇帝手指敲打在扶手了,脸上像是有什么烦恼。

他看向身边的太监。

“去将内阁大臣和文武官员叫进来。”

还未出宫的佛伦又被叫了回去,没一会儿人便到齐了。

皇帝沉吟一声问:“佛伦方才提到改革需要一笔银子,至少也要百万两,你们觉得这笔银子该从哪里弄到?”

一众人立马看向佛伦,瞧他平时浓眉大眼模样,背地里竟然张那么大口。

“皇上可开海禁,设立关口收关税。”

这个不必说,在今年计划之中了。

皇帝摆摆手,“除了关税呢?”

“还有什么税,不伤农又能快速凑齐这笔钱?”

一众大臣沉默下来。

皇帝本来放在扶手上的手停下来,他露出微笑。

“尔等没有好主意,有人可是有。”

“来人,宣姚仪。”

一众人面面相觑,这有姚仪什么事?

他们对姚仪印象并不好,毕竟是他拉开了船厂贪腐案,皇上还下旨立了治贪法,这不就是针对他们这些官员的吗?

姚仪来得很快,更像是早早在外面候着了。

“卑职姚仪叩见皇上。”

这次姚仪不再三拜九叩行大礼,只甩了袖子打千。

皇帝“嗯”了一声,然后懒洋洋开口,“朕已经看了你呈上来的折子,你给朕的爱卿们说说你有什么办法解决朝廷缺银问题?”

姚仪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叠起来的纸,展开后正是一张舆图,不是大清的舆图而是记录沿海和日本的舆图。

“皇上,沿海人都知道日本人有银,据臣调查日本在一百多年前也缺银子,但是近一百年他们突然不从外界进口银子,而是拿银子购买我们的铜钱和生丝。”

“臣这些年偷偷调查,已经确定日本在一百五十年前就在其国内发现了一座大型银山,这座银山年产百万两,根据臣私下派人探得这座银山还能挖两三百年。”

一听是座还能挖两三百年的银矿,殿内不少人呼吸急促起来。

一年百万,十年千万,百年万万。

这么多银子要是握在手里,还怕没银子吗?

姚仪收起舆图双手呈上。

梁九功下去接过,转交给皇帝。

有人急得恨不得抢走舆图找一找那银山在何处。

姚仪:“郑芝龙的妻子是日本人,郑氏还有一子留在日本,郑成功粮草兵器也多是此子支援。”

“臣建议征讨日本,以日本支持郑氏反叛为由。”

有人忍不住站出来。

“皇上不可,日本向来为不征之国!”

有人跳出来,“这个不征之国是谁定下的?”

“这……”

该人无言以对。

就怕被回怼一句还念着前朝。

“皇上不征之国为前朝所设,本朝可没这说法。”兵部的人蠢蠢欲动,“奴才愿意率领水师去问罪倭王!”

朝堂一下热闹起来,显然都垂涎日本那座银山。

皇帝不动声色,他收到姚仪这份奏折其实有几日了,只是一直压着,也是佛伦提起国库缺钱,他才将这件事拉出来商议。

姚仪说的话他一个字都没信,这些话定然是有人教他说的。

什么石见银山,他只在一个人那里听过。

几年前他就知道了,那时候他不心动吗?

当然心动,银子谁不爱?

相比较银子他更想将倭国亡国灭种!

看到这群明日打仗推三阻四的武将,皇帝明白他们这么积极不过是银子迷花了眼。

他看了一圈跃跃欲试的官员,挑选了三个宗室两名武将。

“姚启圣领军前往日本问罪日本。”

“若日本态度温顺,索要战争赔款,同时租借一块地供大清水师驻扎。”

“若是谈不拢,那就打。”

他声音冷漠,说完后冲着宗室恐吓道:“要是让你们搞砸了,无功而返,你们的爵位也别想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