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第3/4页)

【皇帝认怂,京城还有不认怂的,那就是永远热血的学生。】

【後面这段可能有点眼熟:皇帝的软弱让太学的学生义愤填膺,数百名学子到宣德门示威,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头可断,血可流,领土不能丢”等口号强烈反对割地求和,为李纲种师道叫屈并痛骂某些撺掇着皇帝求和的卖国贼。】

【游行示威起了一点点用处,皇帝恢复了李纲的官位,但是用处也仅仅是一点点,之後没多久宋钦宗就翻旧账把带头闹事的太学生嘎了。】

【答应金国的条件一个没少,主战派尽数被罢免,朝中剩下的几乎全是阿谀求和之辈。】

【花钱买平安是宋朝的老操作了,在北宋君臣眼里没什麽是花钱解决不了的,解决不了只能说明花的钱不够多。】

大实话,但是戳心窝子。

“相公,我爹已经开始以头抢桌了,您要不要去劝劝?”

“劝劝吧,撞傻了就不好了。”

苏景殊一手扶额,心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待会儿再劝也不迟,“没事,你爹有分寸。”

苏相公不知道该怎麽劝,他只能让人去找几个软垫送过来免得他们家腿腿真的把脑袋撞出个好歹。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说完了汴京的宋钦宗再来说说早在金兵渡过黄河时就跑路的太上皇宋徽宗。】

【这宋徽宗也是个人才,从开封府跑到应天府并没有让他停下逃跑的脚步,队伍一路到亳州再到润州,直接跑到江苏那块儿了。】

【京城的议和进展很快,李纲的反对没人听,金人要什麽北宋君臣给什麽,国库不够民间来凑,赔款赔的京城百姓倾家荡産,皇帝却还觉得能用钱买平安这钱花的值。】

【金军带着战利品退走,宋钦宗便派李纲去接他爹回京城,之後没几天李纲就在此被罢免。】

【父子俩以为金人拿了好处就能放过他们,包子别怪狗惦记,他们的没脾气让金人直接成了喂不饱的饕餮。】

【金国东路军满载而归,被挡在太远城外的西路军不甘心功劳和风头都被东路军抢走,于是也派遣使者去汴京狮子大开口。】

【之前西路军的狮子大开口已经让宋钦宗搜刮百姓才凑够,东路军再想要也没用,就算宋帝愿意给他们也给不出来,于是战事再次爆发。】

【靖康元年八月,距离宋金签订和约不到半年,金太祖再次发动大军南侵,还是熟悉的军队,还是熟悉的配置,东西两路兵马杀到汴京城下,直接把窝在京城的两个皇帝都吓傻了。】

【李纲已经被贬出京城,种师道病逝,姚平仲逃到了蜀中,京城一个能指挥京城守卫战的都没有,数万大军在他们手上甚至不如数万根棒槌。】

【举个例子,当时有个叫陈规的抗金名将,代表作《守城录》,乃是古代最具盛名的兵书之一。这部《守城录》专门讲如何发挥大炮在城防中的作用,他是怎麽写的呢?在城墙上装好大炮,敌人在外面的时候不开炮,等敌人冲进城里然後往里开炮。】

听衆们脸都绿了,这叫名将?这是名臣?

见过用大炮御敌的,没见过炮口对着自家城里打的御敌。

你早打兴许敌人就破不了城门了呢?!

【陈规的打法很离谱,但是他好歹打了,再看看京城的做法。】

【时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丞、同知枢密院的孙博凭一句“郭京杨适刘无忌”的诗句便将希望寄托在于近卫中寻访到的郭京身上,那郭京声称能施六甲法,只要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八字符合六甲的六甲神兵便能生擒金军的两位主将。】

【离谱的是,宋钦宗信了。】

【宋钦宗试图凭借那七千多六甲神兵退敌,直接大开城门出击金军,结果可想而知,金军由此轻松攻破汴京。】

不是金人的奸细吗?真的不是金人的奸细吗?

小赵官家想死的心都有了,“六甲神兵?他咋不直接求神拜佛让神仙亲自下凡来替他退敌?”

“未必没求过。”赵颢撇撇嘴,“也就是那个郭京不敢撒太大的慌,他要是敢说他能请来神仙真身,里头那个昏君十成十真敢信。”

“造孽啊。”

他们家祖宗在地底下造了多大的孽,是推翻阎罗王他们自己上位了吗?怎麽後头能连着出两个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