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4/5页)
院子里,老苏看着房顶上抱着茶壶对饮的两个人欲言又止。
算了,反正挨冻的不是他。
一场秋雨一场寒,有时候白天和盛夏一样炎热,到晚上才有入秋的感觉。
夜风吹在身上很舒服,但是不能吹太长时间,等茶壶里的茶水变凉苏景殊立刻让白五爷带他下去,时候不早了他们各回各家,休沐日过去明天又是早起的一天。
为人民服务!嘿!哈!
司农寺衙门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碌,除了一把手吕惠卿总览全局,其他所有人身上有排着几条即将推行的新法,包括吉祥物胡宗愈胡大人。
胡宗愈想离开司农寺的心思所有人都能看出来,但是就是离开不了。
和老王对着干没能被贬,拉着苏景殊去和老王吵架也没被牵连,他就想不明白了,官家和王相公脾气这麽好的吗?之前被贬出京的那些人算什麽?
胡宗愈如此折腾了好几次,发现老王真的没有贬他的意思只能作罢。
他学,他学还不行吗?
于是乎,胡大人就开始了他水深火热的生活。
他是司农寺的三把手,愿意端正态度处理公务再好不过,怎麽说也是当年的一甲榜眼,只要愿意学上手还是很快的。
司农寺中绝大部分都埋头推行政策不管朝中争斗,之前只有吕惠卿一个天天在朝堂和人对骂,现在多了个愿意安心留在司农寺衙门的胡宗愈,吕惠卿不光在朝堂上和人对骂,回来之後还得和自己人对骂。
胡大人本身对新法中的很多条例都不赞同,之前是觉得哪儿不妥就直接说,现在是觉得哪儿不妥就先去了解然後再说,只要他有根有据,就算是吕惠卿也得低头,除非老吕不讲理。
当然,如果吕惠卿能说服他那再好不过,接下来还省得吵了。
入职司农寺衙门一年後,胡大人终于找准了他的定位。
他胡完夫就是司农寺的谏臣,是在吕惠卿面前忠言逆耳的重要人物,是新法推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正者。
这麽一想留在司农寺也没什麽不好的,在王相公面前忠言逆耳风险大,在吕大人面前忠言逆耳顶多就是吵几架。
以前想被贬总是不得行,今後得小心点,要是不想被贬了又忽然被贬出去他非得气死不可。
司农寺衙门不像政事堂那样每个宰相副相都有单独的房间,他们这儿只有一把手吕惠卿有个单独的屋子,其他都是两三个人合用一间房。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早起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苏景殊打着哈欠进屋,“胡大人早。”
胡宗愈已经批完了好几份文书,看他进来没像平时那样笑眯眯回话,而是郑重其事说道,“子安,我昨日得了些消息,你得有心理准备。”
苏景殊努力摆脱困意清醒过来,“什麽消息?”
做什麽心理准备?官家终于要改革工作制度让他们一旬休两天了?好事儿啊!
胡宗愈:……
“醒醒,天已经亮了。”胡宗愈叹了口气,眸光沉沉,“昨日休沐,我和家中堂兄弟小聚,已经有人猜到抄家充盈国库的主意是你出的了。”
他出身晋陵胡氏,家中在朝为官的男丁几十个,不算在地方为官的,光留在京城的叔伯兄弟一桌都坐不下。
家中人丁兴旺姻亲也多,姻亲多就意味着消息灵通,昨儿兄弟间小聚,堂兄和他打听先前那个“抄家应急”的主意是不是出自司农寺的苏大人。
他当时是糊弄过去了,但是也糊弄不了多久。
这小子最近管的募役法本就得罪人,再让人知道查亏空的主意是他出的,这京城还能待吗?
苏景殊闻言挑了挑眉,“知道主意是我出的又能怎样?挨骂就挨骂,又不是没挨过。”
本来就没打算能瞒天过海,现在才有消息传出去比他预想中的晚多了。
“还不是因为我和那谁嘴巴严?”胡宗愈瞪了他一眼,“你认真点,这次不是闹着玩儿的。”
就说募役法要官户交钱这事儿,那些不乐意交钱的官员早就在心里记恨上了。
如今朝廷一个接一个的抄贪官,不知道什麽时候就能抄到他们头上,这时候谁出头都是衆矢之的,他们不敢对付王相公还不敢对付一个无甚背景的司农寺同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