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昆山玉碎不改志(第6/9页)

有幸得见方才“送玉”的好戏,她的心情居然放晴许多,声音也柔和不少。

“这么着急把人赶出去做什么?我又不会吃了她。”

“她既非军中之人也非朝中之人,不宜听到这帐中言论。我也是为安谏使考虑。”

邱陵答得滴水不漏,就像他对那女子的回护无懈可击。

帐子外徘徊的脚步声并未完全远去,呈羽眼珠转了转,有些疲惫地摆了摆手。

“小师弟定是去山下告状了。师父来之前,你自己收拾收拾。天子大祭出了岔子,眼下都城乱成一锅粥,没人有闲心搭理你。但擅离职守是事实,这罪名你躲不掉,早早领了罚,省得落到旁人手中成了话柄,又要借题发挥、大做文章,到时候可就不是二十杖这么简单的了。”

一旁的魏统领本以为呈羽要徇私放过自家师弟,没想到对方竟如此公正,当即不由得上前一步领了这严惩断玉君的活计,可棍杖落到手中他又有些犹豫,想着对方毕竟是平南将军的亲信,谨慎对呈羽低声道。

“可要寻个隐蔽处行刑?毕竟这里还有那些江湖中人,若是传出去……”

呈羽眼珠一转,视线飘向帐外。

“犯错领罚,规矩如此,就在这打。动静大声些,让帐子外面的人也听一听。”

魏统领得了令,当即不在迟疑,上前将人扒了衣服,便开始施行军法。他虽然难缠,但为人还算正直,特意避开了邱陵肩背处的烧伤,但力度却是半点不含糊。

棍棒落在皮肉上的声音传出帐子,听得人心里发紧。

陆子参攥着拳头蹲在树坑里,棍杖声一响,他的胡子便跟着一颤。

秦九叶就跟在他身后,陆子参的胡子一颤,她也随之一抖。

“这可怎么办?那些人可当真是不讲道理,我都将玉还给督护了,怎么还要打人?”

陆子参宽厚的肩膀突然转了过来,那双小眼中盛满了她看不懂的复杂情绪,一开口声音尖细得像是鸟叫。

“缺了一半的玉,怎能算是完好如初?!”

秦九叶哑然,她并不知道陆子参话中深意,但想到东祝阁里的那一幕,心下还是有些说不出的愧疚。

“你家督护身上那半块确实因我而碎,但好在我还为他留了半块不是?陆参将莫要忧愁,你家督护正当年,待秘方一事终结,便可回到都城、伸展拳脚、再立军功无数,便教那位平南将军再赐几块新的给他便是了。”

陆子参盯着女子格外认真的脸,心中又是憋气又沮丧。

她无疑坚信邱陵是优秀的,所以才会说出这番话。但她不是朝中人,不知晓有些规矩远比金石更加坚不可破。回字纹水苍玉是由一整块玉石打磨而成、浑然天成,受赐之人终身只得一双。若有损毁、军法论处,残玉佩身、犹如行走的耻辱,再立多少军功、再挨多少惩罚,都不可能换得最初的圆满。

若说第一次交付一半玉佩意味着托付一半信任、半颗赤诚之心,那邱陵在明知对方心中已另有他人、仍选择将玉交出去的那个瞬间,便已决定了自己的命运。或许“昆墟断玉”四个字早早写定了他的判词,而今日便是应劫之日。

“陆兄,挨棍子又不是你,你哭什么……”

陆子参瞪着眼,仿佛这样便能让眼底泪光快些散去。

“我是风大迷了眼!”

这心绪细腻的汉子喊完这一句、再不肯吐露分毫,起身气哼哼地走远了。

秦九叶望着对方悲伤的背影,面上神情也有些沉默。

天很快就要亮了,山麓密林中仍是一片晦暗。

帐中人影散去,只留一盏灯火。

呈羽带着金石司的人撤了出去,不知是否有意要让那受刑之人面壁思过。而对于那帐中之人来说,这样带伤独处的时刻并不陌生。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用亲身经历教导他:一军主将不可以软弱一面示人。即使伤得很重、鲜血浸透盔甲,也不可露出败迹。所以在外行军打仗处理伤处时,他从不让旁人进自己的帐子,即使是亲信随从也需得通报过后,在他的允许下才能靠近。

帐外又是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像是早起觅食的小兽四处试探,终于犹豫着探进头来。

她不是习武之人,又在帐外踌躇许久,他一早便发现了,但还是坦露着伤处、等她进来。他不知道自己在期盼着什么,又对这种期盼感到无力和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