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4/7页)

百姓们在高兴之余,一个个都去打算吃顿好的庆祝一下。

等了好多年才等到这个消息,谁不开心呢!

起码赵家人是很开心的,她奶直接杀了两只鸡,一只老母鸡炖汤,一只仔鸡红烧。

过完年赵奶奶就多养了几只鸡,现在都开始下鸡了。赵家每天都有好几个鸡蛋捡,因为赵想会挖小田螺,捡蜗牛回来喂它们,因此它们几乎每天一个蛋。

五六只鸡一起下蛋,一天最少也有五个鸡蛋。

三个人一个一个鸡蛋还有多余的,所以赵家人的气色比之前好不少。

“阿想,来尝尝奶奶炸的酥肉味道怎么样。”赵奶奶在厨房里忙,赵想一边摆碗筷,一边烧火。

“哇,好好吃啊!奶奶手艺真棒。”

赵想尝了一块酥肉,觉得比起自己炸的,赵奶奶的手艺要好太多了。

“喜欢奶奶下次再给你做。”

看着大孙子高兴的脸,赵奶奶本来不错的心情就更好了。

今天赵家请客,请的还是牛棚众人。

他们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了,随着动乱的结束,大家都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因此在庆祝的同时,也是离别的宴席。免得和顾老、张百草一样打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赵老爷子,我们来了。”

赵老师带着活泼的声音在赵家响起。

“欢迎,欢迎。”

正在屋内打酒的赵爷爷听到声音赶紧出来。

“快进来,今天我们要不醉不归。”

“好啊,到时把你老的酒喝光了,可别心疼。”

赵老师听了立即说道。

“不心疼,我高兴着呢!”

“哈哈哈……”

众人大笑。

随着牛棚众人的到来,赵想开始上菜。

“吃饭喽!”

“今天有口福了,谢谢赵老爷子、赵老夫人,还有我们的阿想。”

卫老代表大家向赵家人道谢。

“不用谢,不用谢,这都是应该的。”

面对大家的弯腰行礼,赵爷爷和赵奶奶吓得后退了好几步。

“没有什么应不应该,我们这些啊,连妻儿都不理,这些年要不是你们照顾,我们早就没了。”

钱老等大家直起身后说道。

“大家客气了,我们都没帮上什么忙。”

赵爷爷赵奶奶急忙否认。

“你们二位就没否认了。隔壁的李家村,不就死了两个吗?我们差点也和他们一样了。”

钱老想到那两人死在黎明之前就一脸可惜,要是他们再等等,也许就不会死了。

“唉。”

说到这个,大家的心情立即变得低落起来。

“不说了,吃菜喝酒。”

赵爷爷见状,赶紧说道。

“对对对,今天老夫人做了这么大一桌子饭菜,我们可得好好尝尝。”

气氛又热了起来。

不高兴的事今天就不提了,免得扫兴。

果然,在庆祝后半个月,牛棚众人就一个个被接走。直到过完年,最后一位赵老师也离开了。

他们离开时,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留给了赵想。

有钢笔,有首饰。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藏的,以前红小兵来搜查都没发现。

拿着钢笔首饰,赵想一个个把人送走,直到牛棚空下来为止。明明才过完年,正是热闹的时候,他却觉得好冷清。

看着空空如也的牛棚,就连里面的锅都被村民瓜分了。

幸好铁锅他们早就让赵家人搬走了,留下的陶锅随便吧!

刚长出来的木耳也没人摘了,赵想转身走出牛棚,把门关上。

再见了,牛棚。

再见了,那些苦难。从此以后,中国要开始改革,厚积薄发后开始腾飞。

七七年十月,当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时,除了赵想早就知道外,其他人都愣住了。

“呜”

知青院的知青一个个蹲在地上痛哭,幸亏他们没有放弃学习。

他们终于可以回去了。

并不是说他们在赵家村过得有多差,不管怎么说他们好歹还活着,留在城里没吃的,早晚也是个饿死。

在赵家村起码没人饿死,没有粮食野菜也能让他们活下来。

只是他们全是城里人,干不了农活,每一天对他们来说都是折磨。

比起男知青拼命给家里人写信,女知青们却一脸冷漠,抱着书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