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兼任侍郎(第3/4页)

“可问题在于……谢家始终盯着朝上官员的动静,不管是施大人还是冯大人,亦或者是这殿内的其余大人,若是突然离京前往江西,谢郁维必定会有所察觉。”

朝堂也处于关键时刻,在场的人都是些重臣,此刻离京,便是留出空子给对方钻。

徐京何那边也是一样,且他身边的何昱华这次离京,便已经引起谢郁维的注意,这次若再行去往江西,保不齐谢郁维会做些什么。

以施元夕、徐京何等人的能耐,谢家想要对他们下手并不容易,可问题在于,他们是去搜查证据的。

原本想要在谢家遮掩后寻得证据就极为不易,再打草惊蛇,恐怕便会真正错失机会。

这事要深查,去往江西的人选便尤其重要。

殿内安静下来,在场官员都在脑海中搜寻着合适的人选。

施元夕抬眸看向殿上,轻声道:“臣倒是觉得,有两个人极为适合。”

所有人闻声,皆抬头看她。

施元夕道:“便是王恒之、李谓二人。”

官员们先是一怔,随后反应过来。

江西地方特殊,不管调遣哪个官员过去,都会引来关注。

王恒之和李谓却不太一样,他们二人刚通过甲三级结业考试,进入吏部候选名册,却又还没正式为官。

因世家联合,短时间内也没办法入朝。

非朝上官员,在京中不算显眼,还没有接触朝堂,所能行的事情也不多。

这京中官员众多,谢郁维再如何手眼通天,手底下的人也是有限的。

只要施元夕等人留在朝上,他的主要注意力肯定是放在施元夕身上。

两个官宦子弟,便是有所关注,也不太可能像盯梢施元夕那样,将其一言一行都放在心上。

再有就是……

施元夕轻声道:“此前部署的吴、朱两家之事已经生效,如今正是朝中斗争激烈之时。”

“太后坐镇殿上,只需轻轻抛出几件事,便已足够令其焦头烂额。”

只要朝上争斗不停,施元夕等人一切如常,便是谢郁维后边有所察觉,也不可能立即反应过来。

派王恒之和李谓二人前去是存在极大风险的,他二人没有官身,确实是不太引人瞩目,但身份上不够,同样也会阻碍他们行事。

很有可能耗费一番心思,却得到个一无所获的结果。

这二人,毕竟只是两个国子监甲三级生。

李尚书神色复杂,抬眸看向殿上的周瑛。

他心中必然是希望李谓能得到这等难得的机会的,可这事如何定夺,还得看周瑛的意思。

殿上的周瑛与施元夕对视了眼,沉声道:“既是如此,便传哀家旨意,命王恒之、李谓二人做好准备,明日便动身前往江西。”

“是!”

事情落定,次日一早,王恒之带着两个小厮,对外称他远在兖州的祖母生了病,他要回乡探亲。

在早朝开始前,便悄悄离开了京城。

李谓扮做他身边的小厮,带着几个施元夕秘密调遣到他们身边的影卫及两三把火铳,飞快离开了京中。

京城作为皇城,平日里来往之人众多。

谢家的眼线注意到王恒之离京一事,查探过后,发现一切属实,他的马车也确实是往兖州方向去的,便未再过多关注。

倒是朝堂上,发生了几件大事。

早朝开始,以谢郁维为首的一众官员,便连番抨击京城布防一事。

这事吵了许久,两方各不相让,官员们都已经习惯了。

没想到的是,那前几日还在周瑛面前一副谄媚模样的朱御史,今日却变了副嘴脸。

他提步上前,开口便道:“禀皇上,布防一事是在兵部尚书入刑部问话时敲定,引发诸多争议,皆是因兵部侍郎罗大人草率定论所致,兵部关系重大,断不可让人随意做出决断。”

“由罗大人引发的争论,也该让他来解决。”这朱御史话里的意思,便是要拿罗明正问罪。

那些世家见状,纷纷上前附和。

殿上的周瑛没什么表情地道:“依据你的意思,调换布防之事是哀家的意思,朝上是不是也要拿哀家来问罪?”

朱御史神色一紧,忙高声道:“太后圣裁,臣绝无此意,只是布防交由兵部审理,罗明正确实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