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忒损了些(第2/3页)

熟悉编程语言之后,苏娇杨就回头去审视慈校长送来的那些材料,单单是写在一张纸上的编程语言,她就找到了六处可以优化的地方,苏娇杨对这个任务有了把握。

慈校长委托给她的研究任务不算难,苏娇杨都不打算亲自动手,她要用这些项目去磨练刚成立的‘计算数学研究组’的成员。

等那些研究员从电子系培训结束之后,苏娇杨就果断地将任务给分配了出去。

至于她本人,苏娇杨觉得编程语言挺有趣,她从编程语言中看到了将数学突破一个‘量级’的契机,开始转向计算机编程领域的研究学习。

次日,国重内就传出了新的消息——苏老师又双叒叕闭关了!

有人在卫生间里还谈论苏娇杨闭关的事儿。

“苏老师每次闭关之后,科研成果都会有重大突破,你说苏老师这次闭关,会把什么问题给解开?”

“我又不是苏老师,我怎么会知道……不过应该是高速列车的发动机设计吧,听说负责发动机设计的许江教授已经快疯了,一直说苏老师给他甩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整个课题三研究组那边都有些人心浮动,苏老师在这个关键节点上闭关,应该是想要给课题三一个交代吧。”

“有道理……不过我还听说,苏老师在闭关前研究了几天的计算机,还成立了专门研究计算机编程数学的研究组,我觉得苏老师可能去研究计算机了。”

*

另外一边,李党育教授课题组已经实现了所有实验的复盘。

也就是说,苏娇杨写在纸上的那些研究计划,已经全部变成了真材实料的合金,并且还进行了力学性质测试,测试报告也已经摆到了李党育教授的桌子上。

看着那些诡异的测试数据,李党育教授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一沉思,就从中午刚过沉思到了夕阳西下,李党育教授如同雕塑一样坐在办公室里。

直到有人敲门,李党育教授才回过神来,他小声嘀咕了一句,“数学真的有这么厉害吗?能对材料性质做到这么准确的预测?”

所有合金材料的测试报告均与苏娇杨提前预测出来的性质高度吻合,虽说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一致,但百分之九十五的相似度还是有的。

那百分之五真的是苏娇杨没有预测到吗?

或许是。

但李党育教授更愿意相信那百分之五只是这些合金材料在熔铸过程与力学性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敲门声依旧在响,李党育教授活动了一下脖子,道:“请进。”

进来的人是李党育教授课题组的二把手,从清大跳槽过来的韩敏,一个相当优秀的女研究员,实验过程胆大心细,逻辑思维极为严谨,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

韩敏把手中的详细测试报告放到了李党育教授的桌子上,问道:“李教授,这是合金材料HJ-6的详细测试数据,我和咱课题合同任务书上要求的材料数据比对过了,完全达标,并且已经超额完成了许多指标,您看我们是不是应该准备验收报告,然后同科工局那边联系,准备这些材料的量产了?”

李党育教授掐了一下眉心,问,“苏老师她出关了吗?”

韩敏憋着笑道:“还没出关。”

“那就先别准备验收报告,再将HJ-3的熔铸实验复盘几次,直接进入生产工艺的优化吧,验收报告的事情得等苏老师出关之后才行。”

韩敏不解,“为什么?苏老师之前不是说完全放权的吗?这成果是咱一次次试出来的,早点提交成果,说不准我们今年的绩效都能多提一点呢。”

李党育教授无奈道:“谁说这成果是咱一次次试出来的,这成果是我找苏老师求助,她用数学手段给我们模拟出来的,不然你觉得就凭我们一次次手动试错,什么时候才能试出最佳配比来?”

韩敏:“……我之前一直都以为这个研究成果是您鼓捣出来的。”

李党育教授脸上无光,“我们这个课题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材料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后半部分是工程学理论的生产研究。”

“纵观前半部分的研究成果,我们发挥的作用几乎为零,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了好一通,要不是苏老师给指了一条路,我们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试出一个达到课题合同任务书规定的材料出来,更别提超标完成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