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3/5页)

陶清皓闭着眼睛,叹出一口浊气。

他回头,已经见不到陶生的背影,目光看向放回桌上的账册,朝着随从道:“这事不是陶生做的,是采办的小厮,他偷偷吞了银钱,多报了账目。”

“那……”随从疑惑地摸了摸头,“郎君既然知道这事不是陶大管家做的,那为何还要把他打发去庄子?”

陶清皓的眼神冷了冷:“他留着,对陶家来说是个隐患。”

……

陶大娘子知晓这事,已是在三日后。

她什么都没说,只让婆子送了些银子去到庄子。

陶生在看到婆子拿出银子时,就知道他再也回不去陶家了。

他让婆子代他谢过陶大娘子,想让她带句话,希望求得大娘子的恩典,准他赎身出府。

婆子感叹:“在庄子里也不错,虽不如大管家的风光,可也安宁不少。”

陶生眼神生出恍惚,大娘子是不愿意放他离开吗?他来到庄子里,除了随身的银钱外,就只留着那条帕子。

那帕子就是他的救命稻草,当时他以为自己会被发卖出府,是大娘子救了他,他才走到了大管家的位置。

可这开典出府一事并没有如他所愿,陶大娘子不肯放人。

陶清皓得知此事,想要答应陶生的,他不想以后还看到这个人,却被他娘拦下来了。

“我不问你为何厌恶他,但你把错处按在他头上,便要做事做绝。”陶大娘子看向儿子,用柔和的声音说道,“放他出府,便给了对方报复陶家的机会。”

陶清皓怔住,没想到他娘会更加狠心。

“娘,你不怪我?”他迟疑问道。

陶大娘子望向窗外:“你总有一天要接手陶家,培养自己的亲信。”

陶清皓垂放在桌底下的双手紧了紧。

他以为……

他以为他娘是舍不得陶大管家的。

毕竟当年,他亲眼看到他娘递了帕子给陶生。

那时候他才七岁,不想去私塾读书就躲在假山下面,当时的陶生只是大娘子屋里一个打杂的,冲撞了贵人,被罚跪在院子里的石子路上。

当时他离得有点远了,听不清两人都说了什么,只看到他娘把手里的帕子给了跪在地上的陶生。

他娘走后,他看到陶生把帕子放到怀里。

后来,他有次撞见陶生还留着那条帕子……

他已晓事,明白帕子哪能随意给出去。那段时间,他既恨他娘,也恨陶生。

可这事,他谁都不敢提,生怕给陶家带来任何的麻烦。但他娘对待陶生,一直是亲信的态度,且陶生是有能耐在身的,陶清皓打心里厌恶他,却找不到把柄,将他从大娘子屋里赶出去。

他如今拿着下人犯的错事为难陶生,陶生却不求饶,还要找他娘求情,更是让他坚信了想法。

……

过几日,就是张铁狗成亲的日子。

许黟提前送了贺礼,如今离着结亲还有几日时间,他便想着再准备份简单的。

想来想去,就把主意放在酒上。

八月初,桂花开。

盐亭县的桂花树,逐次绽放金灿灿的花蕊,花海飘香,只要有桂花树的街道,远远的,便能闻到浓郁花香。

许黟提着篮子,叫上阿旭和阿锦。

三人坐着刘伯的车子,来到西郊三里地外,这里有一片桂花树林,每年桂花绽放的季节,就有好些妇人过来采桂花。

许黟道:“等会我摇树,你们俩撑着麻布,把抖下来的桂花接住。”

阿旭点头:“明白的郎君。”

阿锦兴致勃勃地搓着双手:“郎君,我之前看别人采桂花,都是爬到树上的,或者是用竹竿去拍打树枝。”

许黟道:“那样太慢了。”

阿锦看向路上挎着竹篮的行人,偶尔有一阵桂花香味飘过,是采摘桂花回来的人。

她眼里露出期待:“郎君,我也想试试。”

“有机会,会给你试试的。”许黟说着。

刘伯在牛车上首,回头看了一眼,说道:“许大夫,早知道你们是要去采桂花的,直接告诉我便是了,我家老伴和大媳妇最近几日都在采桂花拿去城里卖嘞。”

“哦,能卖几个钱?”许黟好奇问。

刘伯黑黑笑:“贱价得很,一篮子只卖十文钱。”

说罢,他又道,“许大夫若是要,不用给钱,我让她们采两竹篮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