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第7/8页)

“联系不到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老杜的风格啊。你赶紧再问问,我等到1点半,如果再联系不上,我就先回公司了。但不管联系上还是没联系上,务必给我个消息。”李明波也有些着急了。

办公室墙上的挂钟,指针滴答、滴答地移动着,时间漫长,消逝,滑过,像是一种煎熬。1点半到了,林子昂的手机依旧没有任何讯息,没有电话、没有微信,什么也没有。万般无奈之下,他拨通了李明波的电话,将进展与李行长做了通报。林子昂知道李明波人脉广,又是杜铁林的亲密朋友,或许能帮着打听打听。事已如此,尤其是之前六哥的事情,再加上近期周边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林子昂觉得,往最坏的地方想一想也是必要的。

事实上,振华控股内部的管控体系是很严密的,日常业务那么庞杂,但各个板块的负责人各司其职,即便没有杜铁林盯着,日常工作也能有条不紊地运行。除非遇到大事需要向杜铁林请示,其余日常事情,杜铁林其实已经很少过问。但老板在与不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毕竟,杜铁林是振华控股的灵魂人物,小事他可以不管,但大事他一定得知道。就好比庙里的一尊菩萨,平时菩萨不需要开口发话,大家只要抬头看见菩萨在那里,也就心安了。但如果大家一抬头,发现菩萨不在那里了,那这个庙也就不能称之为庙,凡事也就不能正常运转了。

正踌躇中,只见沈天放已经赶到办公室,见到林子昂,连忙问道:“王哥还在机场吗?”

“还在呢,我让他在那边等着待命。”林子昂答道。

“好的,你让王哥就在机场等着,李静老师已经在去虹桥机场的路上了,3点的航班,5点到北京,让王哥接机。还有,薛总正在去萧山机场的路上,一会儿他从杭州直接飞北京,薛总直接来公司,我们晚上在公司开会。但凡问到杜总的事情,先统一汇总到我这边,我们再一起商量,总之,等李老师来,等李老师来。”

沈天放把“等李老师来”这句话重复了两遍,林子昂便觉察到事情的微妙了,原本还想跟沈天放商量几句,却见沈天放呆坐在办公室座位上,开始狠命抽烟,没抽几口,一个电话进来,沈天放又把香烟掐灭了开始接电话。林子昂见状,便退出沈天放的办公室。

此时,林子昂的电话也响了,林子昂一看来电显示,是李静老师。

“喂,李老师!”林子昂立刻接通了电话,将手机放到耳朵旁,右手轻捂着说电话那头,传来李静老师的声音:“子昂,你有杜总公寓的钥匙或门卡吗?”

“李老师,我这边有一套备用的,平时都由我保管。”林子昂答道。

“那辛苦你直接到杜总公寓等我吧。我已经上飞机了,3点准时起飞。我去公寓拿几件东西后,再去公司。”

李静又在电话里和林子昂交代了几句,便挂上电话。飞机准点起飞了。

林子昂接到李静老师电话后,便从自己办公室的保险柜里取出了公寓的备用钥匙和门卡。他稍事调整了一下情绪,拨通了女朋友晓雯的电话。

“晓雯,我晚上没法和你一起吃晚饭了,公司晚上要开会。”林子昂说道,“还有,可能我们国庆节没法去日本了,具体情况,你等我晚上回来后跟你说。”还没等电话那头的晓雯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林子昂已经挂上了电话。

此时,墙上的挂钟,指针继续滴答、滴答地走着,一点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也丝毫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意思。

林子昂想起公众号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有这么两句话,“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据说,这两句话出自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但任凭林子昂拿出小说仔细翻找,也没找到原文出处。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两句话本身的价值。

其实,沈从文的《边城》是有结尾的。在小说的结尾,沈从文是这么写的: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