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牛市、股灾和熔断(第11/12页)
杜铁林与李静协议离婚的事情,本来以为会办起来很简单,但到最后,前前后后还是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才办妥。离婚这件事,知晓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和律师层面,核心事项也都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好比杜铁林和李静这两个人,现在站在大家面前,除了法律上两人已经没有夫妻关系了,其余的表象,都看不出来有任何变化,就如同它原本那样正常运行着。
这年暑假,杜明子正式去美国读高中,特意选了一所寄宿制名校,杜铁林和李静一起陪同前往新学校报到。至于女儿在美国学习生活的一切开销,杜铁林作为父亲,全都做了准备与安排,这些本来就不用女儿多担心。
明子心灵聪慧,一切都看在眼里。她最为开心的是,父母两人看上去都从容了,这样的亲情关系,也是杜明子所期待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也曾经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和绝大多数的家庭一样平平淡淡过日子,但事情总是事与愿违。既然家家都有一门难念的经,既然永远都没有完美的选择,那就只能在既有的选择里做一个相对最优的选择了。
杜明子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美国高中生活,李静在上海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里的各种教学任务。杜铁林则继续着繁忙的差旅生活,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各地奔忙,间歇地回到上海,偶尔也同李静一起吃个饭或者见个面,交流一些女儿的事情。
一家三口,内心都那么坚强,那么有主见,那么的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凡此种种,家庭内部的各种说不清道不明,因为这血缘的存在,纵然再分割,再疏离,也终究会纠缠在一起。外面的人,又怎么可能介入,又怎么可能观察得清楚呢?
在北京的时候,杜铁林常去见一位“师父”。“师父”与杜铁林已经相识十来年
了,平日里也就是正常的扯闲篇,重在闲聊。遇到重要的、特别纠结的事情,杜铁林才会正儿八经地问“师父”。
心里最难受的时候,杜铁林便去见了这位“师父”。
尚未入座,“师父”见杜铁林的神情,便说,你是喜欢自己拿主意的人,只是,还想找个人来帮你证明一下吧。
杜铁林便说,这样做,对吗?
“师父”说,夫妻姻缘浅,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杜铁林说,感觉自己这次特别颓,特别的失败。
“师父”说,有点挫败感也是好事,否则容易觉得自己事事都行。
杜铁林又说,还有女儿呢,我不想让女儿觉得,我是个不重视家庭的父亲。
“师父”说,别总把女儿当成你自己的一件物件,她其实都懂,倒是要想想今后要好好对待这亲情。另外,“师父”特别提醒,工作上还会经历不少“大事情”,守着旧业,则不会出错,莫生妄想。
虽然“师父”这么开导,杜铁林内心还是烦忧。但既然已经接受了这个决定,那
就这样吧,便拿出更大的力气放在工作上了。连着出差好几周,再各种琐事一处理,作为老板的杜铁林,又渐渐回到了那个熟悉的状态。
振华控股的办公室里,更是按部就班,一切正常。回想刚刚过去的2015年,人们的情绪波动实在太大了,感觉办公室都变成了赌场。而如今,再看整个市场,温水煮青蛙也好,火中取栗也好,各人有各人的修为与抉择,日子就这么往前过吧。
只是老板杜铁林偶尔表现出来的怪异行为,仍免不了成为大家背后议论的焦点。譬如会议中途,杜铁林看似认真听着,实际已经走神,需要旁人多叫几句“杜总”,才能把他的思绪拽回来。有时候,到了下班时间,杜铁林还会让司机王哥和林子昂提前先走,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待到很晚,然后再自己开车回国际俱乐部。过去的一年,因为公司的事情,杜铁林也常会深夜独处,只是大家并不清楚,如今老板的心里,其实还装着更多的事情。而且因为家里这事情,杜铁林的内心更压抑了。大家都觉得老板变得很沉闷,眼神里却总是“恶狠狠”的,这两个特征放在一起,大家便对老板有些怕,不敢多说话了。
在业务上,杜铁林心无杂念,完全按照既定方针推进着。他要求公司上下尽一切可能获利了结,不要恋栈,不要心存幻想,争取一切可能性,清退不良资产,尽快回笼资金。老板如此关注地盯在各个团队屁股后面,谁还敢不从?如此一来,振华控股账上的现金,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除了几个既定的投资方向,一般意义上的“快钱项目”,无一例外都被杜铁林否决了。不确定的不做,不熟悉的不做,所有投资,宁可不投,也别乱投。大家明显感觉老板在积蓄力量,但没人搞得清楚,他究竟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