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念佛免悲哀(第3/8页)
杜铁林说:“最核心的还是技术,还有技术投入后的量产。您方便时给我准备一些资料,不用很复杂,也不用很专业,就把技术的稀缺性和未来产业化后的前景说清楚就行。拿着这个材料,我来说服我的LP们。”
“还要去说服?他们不都听你的吗?”王江南有些疑虑。
杜铁林笑着说道:“金主老爷哪有那么好伺候啊?挣钱了,当然听我的,亏钱了,剁了我的心都有啊。”
王江南也跟着笑笑,说:“那这LP时不时也得清理啊。”
“其实也还好,都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而且我这里的LP,机构为主,也有一些母基金、产业指导基金陆续进来。我讲究细水长流,过河拆桥的事情,不是我老杜的风格。再说了,咱做的不就是筑路修桥的事嘛,我又不是金主,我只是帮各位金主老爷管钱而已。咱自己几斤几两,还不清楚吗?”杜铁林戏谑道。
“哈哈,杜总是聪明人啊。怪不得市场上都说,杜总的子弹,是又多又便宜“便宜不便宜,我不好说。但凯康电子要用,我管够。”
杜铁林和王江南见完面后,两支并购基金的事情,便成了振华控股这阶段着急要办的一件大事。要说振华控股内部,其实早就练就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作战部队”。尤其是北京公司沈天放负责的团队,股权投资业务斩获颇丰,加之沈天放敢冲敢杀,几乎完美地执行了杜铁林所有的战略举措,整个北京公司更是士气满满。
而上海公司薛翔鹤负责的团队,业务也做得很稳定。二级市场的大宗交易业务,加上自有的投资业务,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炒股票,也做得相当不错。在2011、2012这两年的行情下,上海公司几个节点都精准踩踏,某种程度上,这得益于薛翔鹤的细致与缜密,就像一位顶级的账房先生一样,不温不火,等到大势到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早就打牢了基础,永远比别人高一个台阶,更早地摘到那个苹果;而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你也会发现他率先挖好了一道沟渠。倘若大家都得死,薛翔鹤一定是能够坚持到最后一批的,争取到的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
或许是出于直觉,也可以说是管理上的高超技艺,杜铁林有意识地将这两位大将划分在了两个不同的主战场。平日里,两位大将各自守土有责,井水不犯河水,遇上行情大好的时候,这两位大将还能互通有无,形成协同效应。当然,鉴于性格原因,沈天放和薛翔鹤偶尔还有点彼此看不惯对方,好在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地域上的隔开,也相对帮助到了两位,既和气相处又互不干扰。
对于沈天放,杜铁林知道无论好话坏话,都得和他摊开来说,不要让他去揣测。而且,沈天放天然没有揣测的本事,直来直去惯了,哪天沈天放要是拐弯抹角地说话做事,那里面一定有幺蛾子。因而,杜铁林对于沈天放总是赏罚分明,做得好了,就直接当着公司所有同事的面重赏沈天放。最夸张的时候,沈天放有一单业务,除了公司正常发放的绩效之外,杜铁林竟然自掏腰包奖励了沈天放一辆奔驰G500,沈天放心心念念的梦想座驾。当然,遇到犯了错,沈天放也是被杜铁林骂得最凶的副总,丝毫也不给面子。正因为这样的机制,沈天放对自己的手下也是同样的赏罚分明,整个团队就像是一群嗷嗷叫的豹子,相当具有行动力和攻击性。
到了薛翔鹤这边,杜铁林则完全是另外一套管理机制,因为薛翔鹤太自律了,自律到你几乎不用提醒,他都会把各种风险点全部考虑周全,各种应急预案都给你准备好。A方案不行有B方案,B方案不行还有C方案,直到你满意,而无论哪种方案,薛翔鹤自己又都能交差。但是,杜铁林知道,薛翔鹤要的是你老
板对他的充分信任,要把他当作合作伙伴,而不是把他当成手下,他没有做老
板的野心,但他需要老板对他足够的尊重。钱对薛翔鹤而言也重要,但并不是最具诱惑性的。因为在薛翔鹤看来,你杜铁林给他的工资奖金,都是他应得的,他是受雇于振华控股这个公司,而不是受雇于你杜铁林个人,人身依附这样的字眼是薛翔鹤内心最抵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