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百家乐赌局(第3/7页)

平日里,林子昂下班回家后,习惯打开电脑做工作记录,白天工作上的具体事务,他会记个大概作为资料备查,对他自己更为有意义的工作感悟,偶尔也会记录一笔。时间一久,这些电脑里的文字记录,便像是家长给小孩子在墙上画的身高线,一道一道地往上,记录了每一个不同阶段的成长。

林子昂仔细翻看这些记录,譬如讲到公司战略布局,别人家的公司讲究统一思想,贯彻落实,但在振华控股,却不是这样的。人家老板,会把各种考虑全部给下属讲清楚,就像扫盲一样都掰开来讲明白,互相交了底,人心也就凝聚了。但杜铁林不会,杜铁林从来不会把所有的细节都摊开来说,他永远只说个大概,说个三四分,余下的具体事务,他照例会和不同分管的副总或手下进一步交代,但每个人的分管领域又天然地做了边界的划分,完全做到了背靠背。至于每个板块之间应该如何协调,如何统筹,最后掌管全局的,一定是他杜铁林自己。

又譬如杜铁林常对下属说的一番话:“你们帮我扛事,帮我打拼,革命果实我们一起分享,但风口浪尖需要冲在最前面的,必须是我杜铁林。”“赢了是大家的,输了算我的,但我不希望输,我希望赢。”“如果振华控股垮了,要连带承担最大责任的,一定是我杜铁林,也只能是我杜铁林。”如此种种,俨然成了振华控股里的“杜铁林语录”。

不知不觉中,林子昂笔记本电脑里的《振华工作笔记》越写越长,越写越多。日常的每一天,一律都被填充到了各种行程表里,所谓私人时间,几乎是不存在的。林子昂也想知道,时间去哪儿了?原来时间并没有消逝,时间只是被转化成了各种项目的进度表。林子昂也渐渐的如他老板那样,不再按照日历来过日子,所依据的全是工作计划的推进程度。

好在振华控股之前投资的几家科技公司,陆续在创业板上市,赶上创业板一路高歌猛进,振华控股的投资收益颇丰,公司规模也与日俱增。与之相对应,林子昂的工资奖金也在不断提升,但杜铁林自己,则依旧秉持“恐怖的低调”。也或许是老板这样的做事风格,使得振华控股在业内的口碑越来越好,能被振华控股看上的公司,往往意味着有发展前景,但振华控股的厉害之处,恰恰在于始终能够精准卡位,无论价格,还是时机,永远都踩在那个最精准的点上。

这里面当然纠缠了很多的关系。人在江湖,谁能免俗呢?单单林子昂见过的,还有林子昂帮着接待联络的,就有许多不得不面对的关系户。名义上,这些老板的亲朋故旧,拿来好多项目,说是请杜铁林掌眼,实际上就是想让杜铁林拿点钱出来投资。杜铁林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铁律,仔细看项目,仔细看人,真看中的,且不说资金上的大力支持,还各种资源拼命往上加,俨然把自己也当成了被投企业的一分子,手把手地推着企业往前走。若是看不中的,哪怕是天王老子托下来的关系,杜铁林也是软钉子扎回去,酒照喝,饭照吃,但口袋里的钱是想都不要想的。

不断锤炼中,林子昂也逐渐承担起更多的工作。尤其是杜铁林关照的需要重点维护的诸多社会关系,逢年过节,林子昂均做得细致而到位。这些事情,有的是常规的“人情往来”,北京哪里有最适宜的购物卡礼券,有什么最好的新式礼品上市,林子昂一律摸得门清。有的则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人情的冷暖,一个问候,一个细节,就足够了。反正,无论哪种“到位”,大家都觉得林子昂这个小伙子不错,关键一点,就是懂事。

说到送礼这件事情,还真是门学问。因为时常要买些高档伴手礼,林子昂便经常穿梭于北京那几家知名大商场,尤其是那几家品牌店,林子昂都快成熟客了。店员都把他看作富二代,年纪轻轻总买各种高档首饰,便时常打趣道,“这位先生,我们看您经常来买,做您女朋友一定好幸福啊!”每逢这时,林子昂只好礼节性地笑笑,赶紧买好东西走人。这些个洋货奢侈品店,其实还是很规范的,所谓规范,在林子昂看来,就是标准化,什么样的产品,全世界各地买,东西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就是国内买和国外买,存在价格差而已。但跟中国的那些玉啊、田黄啊、瓷器古董之类相比,又着实简单多了。但这些东西,无论国货,还是洋货,本质上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场面上又需要,你说能怎么办呢?这些都是林子昂采买之余的牢骚话而已,后来也就习以为常了,倒是自己信用卡的额度不断提高,信用卡的级别也随着“买买买”而“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