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没有队伍可学习借鉴(第3/4页)

遇到这样的险情,急是急不来的。

副总理沉默了片刻,低声问:“席工,韩渝同志是谁?”

“韩渝同志是沈副市长的部下,是启东预备役营的营长,他现在是抢险现场的总指挥。”

“专家组呢?”

“是启东预备役营的专家组,首长,其实我也是专家组成员之一。”

“沈凡同志,你们预备役营的专家组成员级别很高啊。”

“报告首长,我们启东预备役营是今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要求组建的防汛抢险机动突击营,虽然人员大多是转业军官和退伍战士,并且也大多参加过往年的抗洪,但作为抢险机动突击力量还是不够专业,所以聘请席工等专家对我们进行培训和指导。”

抢护重大险情不只是靠装备,一样需要技术力量。

副总理追问道:“你们有多少专家?”

“专家组一共有五位专家,长江委这边有席工和徐工,我们启东那边有三位。一位是交通局的老局长,一位是气象局的副总工程师兼首席预报员,也就是营长韩渝同志的岳父。一位是退居二线的乡党委书记,那位老书记一直在江边工作,防汛抢险经验丰富。”

这个时候不汇报成绩什么时候汇报?

沈副市长定定心神,接着道:“如果统计工程师数量那就多了,包括营长韩渝同志在内,全营有二十八个工程师。”

别人不了解启东预备役营的情况,席工再清楚不过。

全营有二十八个工程师,这不是吹牛,不过与防汛抢险相关的只有六七个,并且主要来自路桥公司、水利局和航道工程局。

剩下的工程师涉及到的专业领域非常广。

比如韩渝,是消防工程师。

又比如通信及电力保障分队的那几位,有的是通信工程师,有的是电力工程师,涉及船舶建造的工程师更多。

副总理不明所以,感叹道:“沈凡同志,防汛抢险就需要你们这样的队伍,既要有装备也要有专业技术人才。”

“报告首长,我们刚组建,暂时找不到可以学习借鉴的队伍,只能先摸着石头过河。这次能来湖北抢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实战练兵的机会,我们会总结抢险过程中的不足,争取做到更好。”

“你们已经做的很好了,我相信你们能抢护下杨柳村段的险情!”

“谢谢首长鼓励。”

什么找不到可以学习借鉴的队伍?

你们有那么多机械化装备和那么多专家和工程师,甚至连气象专家都有,还有长航系统和长江委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放眼全国也找不出第二支这样的队伍。

周副省长真有些妒忌沈凡这个年轻的县级市副市长,但也只能羡慕妒忌,谁让自己经济发展的没人家好,没那么多资金用于采购大型施工设备和聘请高级专家呢。

一位随副总理来指导防汛抢险的领导则好奇地问:“沈凡同志,像这样的队伍你们启东有几支?”

“报告首长,就这一支。事实上不只是我们启东,可能全南通都凑不出第二支。”

“全省呢?”

“估计也很难。”

沈副市长顿了顿,补充道:“其实我们是水上机动抢险营,正在执行抢险任务的只是先头部队,大量水上抢险作业的工程船和保障船正在往荆州赶的路上,等水上抢险连赶到我们的战斗力会呈几何倍数增涨。”

“你们有水上装备?”

“是的,我们征调了浮吊船、汽渡船、综合补给船、水上水厂船、炊事船,两艘用趸船改装的水上生活船。还有一支水上运输船队,一支在航行和水上抢险时执行警戒守护任务的执法船队,我们甚至拖来了一个水上加油站。”

副总理都大吃一惊,回头问:“沈凡同志,你们过来支援,你们省里和市里知道吗?”

“省军区知道,南通市委市政府也知道。”

“省委省政府呢?”

“这我就不知道省领导知不知道了。”

“那你们省领导知不知道你们有这么多装备?”

“可能不知道,因为这是我们营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集结。之前江南陆军预备役师首长去我们启东点验,看到的只是全营的预任官兵,没看到我们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