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驻港部队”(第3/4页)

“启东属于南通?”

“南通是地级市,我们启东是县级市。”

“明白了,原来是南通军分区和南通预备役团把防汛抢险任务交给了你们营,于是你们就成了南通防汛抢险营。”

“就是这个意思,跟别人说这些别人真不一定懂,也只有你这样的现役军官懂。”

“姚工,我姓李,叫李守松,你们是不是来报到的?”

“是,我们是先头部队,我们这段时间正好在附近协助长江防指测报水情,你们刚来没几天,我们都已经来一个多月了。昨天接到上级命令,上级让我们先来找你们报到。”

“我说你们怎么来这么快呢,姚工,跟我们一起走吧,我们‘团部’离这儿不远。”

“上级命令我们接受404师领导。”

“师部不在这儿,师部离这儿远着呢,师里通知过我们团,说你们要来,让你们配合我们。”

“你们是几团?”

“132团。”

……

众人跟着解放军官兵来到132团驻地,随着李守松营长一声吆喝,顿时引起一阵哄动。正在几个旧仓库里休息的官兵,纷纷跑出来看即将配合他们抗洪的“驻港部队”。

团长姓彭,叫彭建东,他正为会有一个预备役营来配合头疼,没想到预备役营的先头人员居然找上了门。

姚立荣先自报家门,再介绍席工和徐工的身份。

彭团长大吃一惊,急忙起身给席工敬礼。

“彭团长,用不着这么客气,我知道你们忙,你们先谈。”

“好,我们先说正事。”

彭团长再次坐下来,紧盯着姚立荣问:“姚工,你们营要来多少人?”

姚工没当过兵,并且是搞技术的,上下级观念没当过兵的那么强,面对彭团长自然不会紧张,微笑着说:“大部队一接到命令就出发了,正在往这边赶的路上,一共一百六十二人。后续部队走水路,他们乘船过来,可能要等六天才能到,后续部队人员不多,只有五十几个人。”

抗洪抢险不是应该以最快速度赶过来吗,他们居然坐船。

彭团长觉得很荒唐,不过想到他们又不是正规军也就没放在心上,甚至暗暗窃喜。因为上级说的很清楚,这个不好好呆在江南抗洪的预备役营是来配合师里抗洪的。

他们究竟能不能帮上忙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后勤补给绝对会成问题。人家来配合你,你总不能看着人家饿肚子吧?

可师里没这个经费,团里更没有。

就算让全团官兵从牙缝里省出点给他们吃,就现在这交通情况,想把补给送上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不然全团官兵刚来时也不至于在江堤上干了一天一夜都快饿晕了才吃上饭。

政委负责后勤,政委不是不尽力,是确实没办法。

通往江堤的路被冲垮了,车开不过去,政委是率领负责后勤的同志们提着一袋袋盒饭,背着矿泉水,冒着暴雨蹚着水艰难跋涉了六公里把饭和水送上来的。

少来一个人就少一分后勤补给压力。

彭团长深吸口气,问道:“这么说你们一共两百人左右?”

“差不多。”

“后勤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我们自己解决,不会给师里添麻烦。”

“你们自己解决?”

“嗯。”

彭团长乐了,笑道:“这就好,我等会儿找找安公县武装部的同志,请他们帮帮忙,看能不能在附近帮你们找个住的地方。最好请他们安排个专武干部,专门负责跟你们沟通协调。”

姚立荣连忙道:“彭团长,我们是来向你报到的,不是向武装部报到,不需要他们安排专武干部(专职人武干部)跟我们沟通。”

这一带既是民垸,也是荆江分洪工程的区域。

刚才发生管涌险情的大堤并非长江干堤,而是通江河道虎渡河的河堤,距长江有一段距离。

在重点防哪儿这一问题上,席工等长江委的防汛专家与地方政府是持不同意见的。席工认为现在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长江干堤上,地方政府则都想保,既想保长江干堤也想保住民垸民堤。

席工意识到上级可能没跟眼前这位团长说清楚,抬头道:“彭团长,启东预备役营接下来既要配合你们防汛,更要执行荆江大堤和包括安公县在内的南岸长江干堤应急抢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