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2/3页)
阿婆絮絮叨叨地说着,说完就矫健地跑掉了。
铁柱哭笑不得,只能收下。
这里玉石的确有名,寄回去给方仙儿也是好的,就当是一种回馈吧!
毕竟,追根溯源,还是因为有方仙儿,才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不得不说,铁柱是真有些想家了。
在外面生活就能发现,无论衣食住行的开销都很大。
而在兴和,方仙儿却为人们打造了一个生活成本低廉,生活品质又高的世外桃源。
想了一会儿,铁柱便收起心思,打算化思念为动力。
要早点把回纥以及北地各处建设起来,争取让所有地方都变成兴和那样的桃源才行。
建设,就先从集中力量开凿坎儿井做起吧!
坎儿井不比普通的打井,需要用到一件名为辘轳的重要工具去造。
冯平他们和邻村难得达成共识,打算合力在入冬前先建出一处可用的坎儿井,这样来年就不影响戈壁开荒了。
时间比较紧迫,等到天再冷一点,土地冻硬了,就什么也做不了。
说起入冬,铁柱已经经历了好几个不同的冬天。
回纥这边的冬日应该会更加寒冷。
御寒可以穿棉衣和皮袄,弹棉花的技术又能派上用场了。
屋里取暖就用木柴。
冯平他们比较幸运,居住地不远处就有树林,可以捡柴囤柴。
牙地还有一些树木稀缺的地方,就只能靠烧牛粪取暖了。
因为有木柴用,铁柱便教大家造了个小木炭窑。
再做上一架鼓风机,搭着木炭一起用就能烧制许多东西。
比如说制泡菜的陶坛子。
回纥这边的矿产很丰富,制陶的土并不怎么稀罕。
这边这有菘菜,比较耐寒耐放,不过吃久了也会觉得单调。
拿一部分制作泡菜正好,吃起来有滋有味。
泡菜坛子的制法也是以前方仙儿教的。
烧制它的温度越高,硬度就会越高。
这样烧出的坛子耐用,不易被腌菜里的盐与酸腐蚀坏,生出有害的东西。
这东西样式特别,坛盖像一个碗,中间有一圈水槽,盛水后就可以让坛子密封住,还不影响里面往外排气。
他们在兴和做过这个。
之前县里公布了一批食方,这泡菜的做法就在其中。不少百姓都买了坛子回去做,好给冬日里添菜吃。
有了泡菜坛的做法,冯平他们两边村子就能自己做泡菜吃,还能用炭烧制更多结实的陶器,也算是又添一个进项。
铁柱一行人忙忙碌碌,筹备打井,囤食过冬。
没有了蜂窝煤和煤炉,其实也可以造火墙取暖,不过那需要大动作改造房屋,还得烧制许多砖块。
不仅费功夫,还费料。
不提时间有限,现有的木炭也只够人们取暖生活,顶多再烧些陶器,要拿来大量烧砖估计还得有煤。
铁柱知道,作为拥有矿藏的回纥宝地,自然也是藏着煤矿的。
不过,这地方实在太大,也只能慢慢寻找……
唉,总之今年冬天还是先凑合过去吧。
-
在铁柱卖力的时候,兴和县这边又鼓捣出了新的玩意。
一直以来,县里有什么新动向,百姓很快就能知道,于是近两天的就又有了新谈资。
“听说了吗?咱们县这两天正陆续给两边的路上安一种煤气灯呢,据说要比寻常点的那种灯亮堂百倍!”
“居然这么亮,只有外边能安吗?能不能安到咱们自家来啊?”
“一时半会估计还不行,听说得再琢磨一下技术呢……”
兴和与眠崇有煤矿,用煤量都不小。
在烧煤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废料”,比如焦油。
虽说看着像废料,但有盛珺在,大家就能知道这些东西能够变废为宝,在烧煤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储存它。
不过,以前条件不足,学识不够,事情也多,存下来的废料一时半会还真没用上。
现在慢慢把发展搞起来了,县里就开始琢磨着将这些东西利用起来,最近也在计划通煤气管道的事。
新管道肯定不是一两天就能完工的,但简易的煤气灯却可以安排上。
虽说叫煤气灯,但也需要用到煤油。
没通管道,这种灯还得人工来充气上油,而且因为技术仍在完善,怕有安全隐患,暂时也不好在屋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