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观星而知命(第3/5页)

小哥儿脸皮薄,岚哥儿又好强,谢星珩轻易不拆穿他,只顺着哄。

多年以来,一如小时候,对他是哄着捧着说。

“我们岚哥儿当然不怕孤单啦,是爹今天想跟你一起吃饭。”谢星珩说。

岚哥儿嘿嘿嘿的笑。

进入夏天,人心也变得躁动。

海城的异动,只是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一件小事。

相比数万、十万起步的成熟军队,小小反抗民兵算得了什么?

七月底,贤王倒戈,从造反的王爷,变成了拥护皇权的臣子。

他自己是反王,反说林庚才是有反心的人,转而干起勤王的事,对昌和府发兵,要把广平王和广平王妃捉拿入京。

三分之势,陡然变成一对二,战争爆发了。

贤王先拿下了上水县,再从上水县往丰州县进发。

预想之中,是打个措手不及,从丰州县往府城进攻,以江东兵士擅长的水战,走水路,打到昌和府府城去。

结果在丰州县遭遇了巨大的失败。

上水县和丰州县的交界处,百姓早已被孙知县以征地建设县城为由,将他们迁移至别处。

现在住在附近的,都是卫所的士兵。前线埋着的,是大量的火药。

这条战线,自年后开始准备,贤王的兵马奔踏而来,等待他们的是一声声轰隆如雷霆的爆炸声。

少数越过雷区的战马与士兵,还有数条埋着陷阱的坑道等着他们。

走过这道陷阱,还有扎马钉。

成功对战时,他们十不存一,还缺失了战力,不堪一击。

江致微穿着厚实的铠甲,跟他新结交的古千户在后方观察战场。

他拿着千里镜看战况,见此情状,唇角紧绷的弧度松泛了些。

在千里镜内,小小的圆圈里,可以看见贤王兵马撤退的情况。

但尾随他们而去的,是一簇簇燃着火苗的箭矢。

更远处的雷区被点爆了。

这片区域因埋雷深,爆炸效果不好,杀伤力很低,但惊到马,给他们的撤退带来麻烦,就足够了。

卫所的士兵很快集结,首次对战,没有出兵去追,而是推来一架架的火炮,继续火力覆盖。

第一战,就把贤王的人打得落荒而逃。

所谓出师不利,贤王气势汹汹的来,败阵而逃,兵士气势颓靡不振。

当晚,潜藏在贤王士兵里的人,又火烧营帐,卷走粮草。

留给贤王一句话:“我们王爷说了,背信弃义之人,断无效忠的必要。贤王爷如此作为,恕不奉陪!”

这批人,仅是贤王兵马的五分之一。但他们的离开,让贤王的军营里多出逃兵无数。战局一下僵住了。

贤王挑动战火,广平王与林庚父子再不能装傻充楞,以昌和府的战旗为信号,南地那片广袤的土地上,也做起了战备安排。

津口县作为南地的入口,有着天然的屏障。

县内百姓,在战时号召里,不论立场如何,都对新县城的热情空前高涨,原来的“钉子户”们抢着搬家,住到了新县城,最初以族群为部落的民众,彻底被打散。

南地是林庚的势力核心区,将近十年的经济发展,让这片区域的百姓逐渐富裕起来,民心空前凝聚。

林庚与徐诚夫夫俩在南地停留多年,也将这片区域的兵权牢牢握住。

兵权与民心在手,第一场战争还没等到,整个南地版图的人就动了起来。

站在高处俯瞰,只有一股股尘土被踏起漂浮。

兵动如潮,民动如烟。

将士戎边驻守,百姓朝内部迁徙。

兵和民同样重要,是什么身份,就做什么事。

打仗的人,去前面。从事生产建设的人,在后方。

这是林庚一直以来的理念,他从来不认为花大钱养起来的兵会比百姓重要。

但战局往前扩大,大多数城市,都把百姓当炮灰,推他们出城做先锋。

时至今日,早前铺垫的舆论起了作用。

各地百姓民怨沸腾,再有潜伏在百姓里的人煽动,让他们知道哪怕是战时,都有人以百姓为先,民情就挡不住了。

在昌和府和南地的版图之间,相继有城池从内开门,不战而降。

而在昌和府到京城之间,防线逐日增加。

身处云川的林庚,时至今日,都没能策反常如玉。

良禽择木而栖,但忠臣不事二主。林庚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