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孤坟(第2/3页)
“你们不干基层不知道,有些工作,真的不好展开。事是事,理是理,可你想想,这群山环绕的都是乡里乡亲,远的近的,多少沾点关系,人情债多,不好搞——
“反正这么一闹,一命抵一命,两家也算是无声和解了,从此包家庄的人没再来闹过。徐家这边呢,拾了几块骨头,连带着徐庆利以前的衣服,一块儿埋在这儿了,唉,这事慢慢也就都不提了。”
他在山坡上立住脚,手搭凉棚,四处寻找。
“翻过这半拉山头,前面就是了,南岭村祖祖辈辈,都埋在这片。”
童浩放缓脚步,刻意与前面带路的老姜拉开距离,趁他不注意,在孟朝身边附耳低语。
“头儿,你为什么觉得有问题?”
“想辨别是烧死还是死后焚尸,咱一般查看死者口鼻有无烟灰和炭末,但是现在错失第一现场,没法追查了,”孟朝也压低声音,“你还记得那个村民是怎么形容尸体的吗?舒展——”
童浩点点头,“不是拳斗姿势。”
如若一个人死于烈火焚身,肢体被烧时,肌肉遇到高热会因凝固变形而收缩,由于屈肌比伸肌更发达,收缩力更强,所以会呈现双手蜷缩,双脚弯曲的四肢屈曲状,类似拳击手在比赛时的防守姿势,因此又称拳斗姿势。
某些尸体在死后焚烧也会呈现拳斗姿势,所以不能作为判定的唯一标准,但是——
“如果麻仔看到的焦尸是大字形,那足以说明,火烧起来的时候,人已经死了。”
童浩若有所思,“头儿,你说他会不会是先自杀,再放的火?”
孟朝身子闪了一下,错愕地望向他。
“童浩,没事吧你?”他兜头给了他一下子,“清醒一点,自己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不是,我的意思是,会不会是先点了火,然后在火烧过来之前,完成了自杀?”
“啧,没这个必要,”孟朝想了想,“如果当地人比较抵触火葬,他选自焚已经很奇怪了,再说了,如果只为平息包家怨气,死都死了,又添一把火,不觉得多此一举吗?”
“除非,他有个非烧不可的理由。”
说话间,三人已站在南岭村的墓葬区。
与预想的不同,这里没有石碑,也没有任何祭祀供奉的痕迹。林荫葱郁,蓬草丛生,遍地是**在外的石棺。
“当地特有的入殓方式,不入墓坑,也不砌坟堆,就这样置在地上。”
老姜边带路,边向两人介绍。
“你们看这些石棺,看起来粗糙,其实石料都很讲究的,毕竟一辈子睡在这里。活着时候,大家就自己上山选好石料,有钱的呢,就找人来雕,没钱的呢,就农闲时候,自己雕点。至于这些石棺盖呢,有专门的人负责做,要运上山也很不容易的。”
童浩发现有些棺板光秃秃的,而有些则堆着一层层的小石子。
“棺板上摞着石头,盖着泥土的,说明里面埋着人,喏,像这种没有堆石头,光秃秃的棺盖,说明主人还活着。”
三人排成一纵,向墓园深处走去。
“到了,”老姜停在一处窄长的石棺前面,“这棺材原本是徐财增留给自己的,没想到,先给儿子用去了。”
“头儿,咱真要打开吗?”
孟朝停住挽袖子的手。
“不然呢,你等着受害者给你托梦破案么?”
“不是,我的意思是,要不要先准备点什么,这么猛地一下子打开,会不会太过突然——”
“你是怕吓着里面的人,还是怕里面的人吓着你?”孟朝叉腰看着他,“我告诉你,这石棺里面的人,可比任何人都希望重见天日。”
“是啊,枉死可不算善终,”老姜冲着棺材拜了拜,“咱们也是为了让他死个明白,做好事的。”
“你多出几次现场,多见几回就习惯了,”孟朝向童浩扔了副手套,“少废话,赶紧干活,咱一人一头。”
三人握住棺盖,向上试了试,抬不动,又找来枝条作为杠杆去撬。
几番下来,汗流浃背,棺盖终于有了些许松动。
“再来,一,二,三。”
三人合力,石棺敞开一条缝隙,埋于暗夜的冤魂,重新游**回人间。
孟朝向里瞄了一眼,肌体与布料早已烂透,如今只剩下残缺凌乱的朽骨。
“尸检意义不大,”老姜也在旁边跟着咂嘴,“都碎成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