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孩子(第3/5页)

理国伯一口血涌到喉咙口。

顾六连磕了十几个头,又赌咒发誓:“若奴才有一个字撒谎,也叫奴才受……受尽千刀万剐,永世不得超生!”

“朕知道了。”皇帝命,“将顾六带下去,关入天牢。”

顾六几乎软成一瘫烂泥。

他被提着两条腿拖走,口中发出细弱的声音:“奴才的儿孙是无辜的……陛下,他们都不知情……”

皇帝又一一审过其余证人,每个人的证词皆与沈相清、高莆、顾六三人相合。

“温息倚势逼人、纵奴强买良家妇女、逼良为贱、迫人远走他乡,罪名属实!着禁军封禁理国府,不许出入;温息褫夺爵位,夺官入狱,待其余罪行查实,一同发落!”

他又命:“送证人各回家中,妥善安抚。”

几个禁军上前,摘下了理国伯——温息——头上冠帽,又剥去他身上伯爵官服。

他眼前发晕、双目呆滞,血似乎全涌向了头顶,浑身上下又麻又痛,动弹不得,连口中都说不出话。

他要完了。

他完了!!

理国公府……完了!!

安国公此刻才看向他,牢牢记住了他每一丝狼狈的细节。

这就是什么都不争的下场!人为刀俎他为鱼肉,旁人想要他什么时候死,他岂能再多活一刻钟!!

舅兄啊舅兄,要怨,就只怨你两边不靠,只想做个墙头草,今日才做了那“杀鸡儆猴”的“鸡”!

温息被押送出去。

无人为他求情。

证人也全被带出去了。

崔瑜站起身,与阿珏交换了一个暂且舒心的眼神。

接下来,还有弹劾,便不需他再出面。

“理国公府强仗祖上之功,目无法度、凌虐百姓,以致今日辜负太·祖之恩、祖宗之德,使沈氏含冤难诉、忍辱偷生、葬送性命,十八年才得沉冤,又如何不令朕痛心!”

皇帝扫视众臣,尤其勋贵一列:“众位爱卿,也需警醒自身,勿以自己位高权重便恣睢跋扈、藐视国朝律法、肆意妄为!朕,决不容许此等残害百姓、罪孽深重之人再立于朝堂、安活于世间!”

诸臣皆行大礼,高呼陛下圣明。

皇帝命平身,便问众臣:“还有何事启奏?”

“陛下!”张尚书出列跪拜,“臣斗胆:理国伯虽辜负圣恩、死不足惜,其母张氏亦有教子无方之罪,但求陛下念其已在古稀、年老之人,恐收押监禁,于性命有损;陛下尚未降罪,她若先于陛下之命身死,亦是有负陛下好生之德!还求陛下准其出府待罪,以免误伤性命!”

言毕,他深深叩首。

皇帝便叹言:“张爱卿所言,倒也有理。”

“张氏虽教子无方,究竟年老,不必与理国公府众人一同管禁,便由爱卿接出去罢。”他命,“及温息之妻何氏、其子之妻纪氏,亦可自回本家,听候发落,但不许私携财物潜逃,违者罪加一等!”

皇帝令太监:“去后宫请皇后选几个女官,押送几人归家。”

想起皇后,他又严命:“着令禁军,不得侮辱一切妇女!违者,军法处置!”

满朝又高呼陛下宽仁垂恩。

广川子趁机出列,拜求道:“陛下,臣之长姐虽为温息之妻,却于沈家之事实不知情!还求陛下查实,准臣接长姐归家和离——”

“此事查实再议。”皇帝只道,“若何氏果不知情,和离与否,便是你等家事,不必回禀于朕。”

广川子忙叩谢圣恩!

安国公便有些进退两难。

张家、何家都为自家女眷求了情,他嫁到温家的可是自己亲女儿,更该求一求!否则岂不是显得他太没人情!

可据他所知,都察院上折弹劾的不止理国公府,还有他与齐国侯等五人。只是他们的罪名只在家里奴才身上,多不过一个“约禁不力”之过,所以先不提起。也或许陛下发落了理国公府,杀了儆猴的“鸡”,暂已觉得足够。若他此时为明达出面——

就在他犹疑的这几瞬,都察院都御史已然出列。

“陛下,臣还有事启奏。”苏御史道,“沈氏之死,并不在理国公府,而是在安国公府,是温息将沈氏相赠安国公,由其侍妾姚氏谋害至死。安国公亦有知情不报之罪。”

“陛下,臣冤枉!”

安国公匆忙拜倒:“臣只知沈氏是内子贤惠选出,以为是买来的丫鬟,并不知其真实来历!且杀害沈氏之人姚氏早已伏法,案件就在顺天府决断!臣……虽不修内宅,致使家中作出人命,但臣的确不曾知情不报,替温息隐瞒罪责,还求陛下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