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跨海急先锋(第2/3页)
对于山越叛军来说,曹操南下使他们一片绝望。
江东的平叛之战随着曹操南下全面爆发,而此时此刻,关羽则是在曹操南下之后,顺利入驻了寿春。
在拿下寿春和阴陵之后,他立刻派人飞马西向,向刘俭禀报此事。
但其实,在关羽向刘俭禀报情况之前,刘俭对刘备就已经做出了针对江东的军事安排。
刘备在徐州,麾下有一支成建制的水军,指挥这支水军的人是将军太史慈。
水师的最初筹建还是在刘备占据徐州,而水师的大体成型则是在三年前。
三年前,诸葛亮与曹操谈定了商贸互市,以及沿海口岸的建设,而在那时候起,刘备就在徐州沿海打造完成了一支人数约五千人,各类战船二百多艘的水师。
这支水师里不仅有适合内河作战的轻型船只,也有适合外海作战的大型海船。
这支水师的统领这就是刘俭和刘备书信商议之后,一同选出来的太史慈,为了建立水师训练水兵顺便熟悉水战,太史慈一直都没有参与到与江南的各场大战之中。
一直到刘俭征服益州之前,太史慈少有功绩。
在和他同期加入刘俭麾下的诸多将军纷纷进位将军的时候,只有太史慈是落后的。
刘俭觉得太史慈可能会着急,心有怨言,不过刘备却说太史慈没有丝毫的怨言,勤勤恳恳的筹建水师,没有对自己的职位不曾提升有怨言。
对此,刘俭感到很满意,太史慈的心性可堪大用。
于是,从两年前开始,刘俭让刘备不断授意太史慈开始出海训练,顺着已经摸索出来的海路长途跋涉,以锻炼士兵在水上的经验,与此同时,不断的增加战船数量,增加水兵的数量。
到建安三年,徐州的水师已经拥有各类战船五百余艘,水军一万余人,主将是太史慈。
这个时候,刘备就开始授意太史慈进行一些军事行动了,光建立和训练还不够,还要有战阵经验,尤其是跨海登陆作战。
刘备给太史慈选定的跨海登陆作战对象就是韩州方面的地方叛军。
韩州虽然被关羽平定多年,且受到大汉多年的文化洗脑,但是本地贵族暗中多有反叛的意愿,这是无法避免的,虽然这些反叛构不成威胁。
以太史慈的军容要收拾他们在容易不过,不过从徐州往韩州跨海登岸,才是真正需要锻炼的。
不但是海上航行,包括粮食的储备以及时间的掌控,都是要点。
于是刘俭下令太史慈率领大海船渡海,在韩州之地登陆,用当地叛军练手,为之后南下登岸打打基础。
沿着海岸线从南到北走了一段,太史慈遇到了一些叛军。
怀揣着练手的想法,太史慈就决定直接动手。
太史慈率领三千水军渡海,一开始就带了一千人上岸,三下五除二把这批大概两三百人的巡逻队之类的韩州叛军干掉,然后继续深入。
深入的过程之中,对方逃走的人去报信,然后大概是对方的首脑呼啦啦召集来了三千多人,拉开架势就要和太史慈决战。
眼看着这帮人拿着长短不一的武器,有铁质的,有木头的,还有青铜的,还有稀稀拉拉的队列,破破烂烂的衣服,就和打群架一样,看的太史慈连连摇头。
接着太史慈率军摆出了真正的军阵,让这些人好好看看什么叫军队,什么叫打仗。
两军一接触,徐州军扎实的军阵就把这帮韩州叛军给怼翻了,叛军军队那边火速崩溃,纷纷丢弃兵器逃跑,跑得那叫一个快。
很快,太史慈就把这三千多人全给灭了,砍了五百多人,剩下的两千多人全给抓了,送回船上当作战利品。
不仅如此,太史慈觉得这帮人实在是太弱了,起了更进一步的想法,于是又补充了一千兵马,率领两千人继续率人深入,在韩州将军赵珺的指导下找到了叛军的一个聚居地。
发现了聚居地大约两千户人口,太史慈大喜,立刻一拥而上,一战全灭之,将这两千户人口全部包圆,打包带走了。
刘俭嘱咐过他,消灭叛军为次,保存人口为上,修建韩州需要人。
太史慈很是听话。
一口气带回去六千多人,全部交接给了韩州刺史和赵珺,太史慈立刻上表给刘俭,讲述遇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