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自鸣得意的家伙(第3/4页)

刘俭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疑惑之色:“相国这是不相信我吗?”

董卓没有回话,但是他脸上的表情很明显,就是确实不相信你。

眼见董卓做出的态度,刘俭似乎也有点儿犯了愁。

最终,就听他慢悠悠的道:“要不然,回头我就让人将这些产业的大概经营状况和每年的收支罗列出来,只要相国愿意,我愿意让这些人以他们今年总资产的一定比例向朝廷缴纳一年的分成,之后再由相国下令予以敕封,如何?”

董卓听了这话,伸出了三根手指。

“也好,不过,一年的缴纳可是不够的,一下子要这么多,又是并州又是敕封的,将商贾之人直接纳入国家体系之中,可非一件小事……你需一次缴纳三年。”

刘俭闻言大惊:“三年?”

“不错,需要先缴纳三年,若是不到三年,老夫就不答应。”

此时的董卓已经看清楚了,刘俭对于并州还有河北商贸之事是极为重视的。

听闻刘俭到了冀州之后,就组织了河北商业协会,这河北商业协会的成员很多,虽然对外名义上是由刘俭所领导的牧署指挥,但一直没有朝廷官方承认授权。

或许是商贸协会的人私利越来越重,不好控制了,故而刘俭才想以这种方法来安抚和控制他们。

他此番与自己讨价还价,在董卓看来,根本就是扯淡。

刘俭根本不可能每年给他钱。

他只不过是在欺骗自己。

朝廷若是跟给了他商贸协会成员的身份,再将这些产业统统纳为官家所有,那刘俭的目的达到,岂会将自己的钱财割肉分给自己?

所以董卓绝不上当,他一次要了的三年的财货,先狠狠赚他一大笔。

若是能有这三年的大笔财货进账,回头就是给他个并州的节钺之权之权也无所谓。

反正并州根本不在自己的手里,扔也是扔着,自己就是不给刘俭,只怕他早晚也会去抢。

趁着刘俭现在还比较在乎名声,想要个名正言顺,那董卓就先宰他一笔再说。

现在的董卓心中有一股难以言喻的爽感。

说句实在话,他吃刘德然的亏,吃的实在是有点儿太多了。

别看刘德然一直跟他的关系还凑合,但说实话,有时候这小子比袁绍更气人。

袁绍跟董卓为敌,那都是明面儿上的。

刘德然呢?这表面上是跟董卓关系挺好。

但事实上,每每最关键的时候,他又都能胜过董卓一筹。

董卓这些年吃了他多少哑巴亏了?

但是这一次,董卓觉得自己赢了刘德然了。

至少他让刘德然吃瘪了,而且他还识破了对方的用意。

董卓心中真是满满的自豪感。

望着董卓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刘俭表面上似乎有点儿苦恼……

但实际上,刘俭心中乐开了花。

他压根志不在此,适才的一切都是障眼法。

“相国,这钱我到时候会派使者,按商讨的数额悉数照付,钱若是不够,就以物资冲抵,只是我想请问相国,我河北商贸协会这些能人相国打算敕以何官职侍候呢?”

这一句话,算是问到董卓的难点了。

封?

是啊,这怎么封?

这些人通通都是在河北替刘俭打理各种生意的,经营着大汉朝各种各样的龙头产业,个个都是不是凡人?问题是,他们并不属于直接参与政治。

归根结底,是一群做生意的人。

跟这些做生意的人,你拿什么官职封他们?

你还能给他们县令、县长的职务吗?

那若是让刘俭征辟他们为牧署的官员呢?

那刘俭自己不就能搞定了吗?还来找朝廷干屁?

再说刘俭牧署内的从事,治中不缺,这些人又都需要替朝廷打理产业,根本不可能进入牧署为刘俭做事。

如何征辟?

董卓毕竟是凉州人,虽然有心计,但却长于军事,短于政策。

在这种事情上,若没有李儒扶持他,他自己很难处理明白。

于是,董卓大手一挥,道:“罢了,罢了,这许多糟烂事,老夫如何能知?就全都交给你了,你自己得了朝廷之令,任命他们些许官职就是。”

刘俭笑道:“朝廷敕封他们,我来任命?未免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