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说服(第3/5页)
太子这样说也有自己的道理:“太皇太后山陵的规制在皇帝与皇后的规制之间,既然老祖宗生前喜欢这条河,稍微有些逾越,想来汗阿玛也不会说什么。”
郝如月:孩子太聪明,还有主见,绕不过去根本绕不过去。
打腹稿,斟酌措辞,郝如月轻咳一声:“那条河名叫月牙河,在九王坟附近。”
听见月牙河三个字,太子的脸色就不如刚才好看了,再听到九王坟,脸彻底黑下来。
太子生得像赫舍里家长房的人,但性格随了皇上,此时黑脸的样子简直与皇上如出一辙。
郝如月见状心中一惊,看来太子知道的远比她想象中的多:“为了江山社稷,很多人身不由己。太皇太后历经三朝,两次力挽狂澜,临终前才想要任性一次,能成全便成全了吧。”
嘴上这样说,心里却忍不住吐槽,太皇太后又坑了她一回。
现在她与太子说的这些话,太皇太后临终前恐怕都想到了。
皇上心里拧巴,她能用“臭水沟”来安慰皇上,可面对太子的时候,她一定会进行正面引导。
只要她正面引导了,就不可避免地要将死去的太皇太后夸上一夸。
一边给自己出难题,一边还要让自己夸她,要不是太皇太后人都没了,死者为大,郝如月真不想管。
太子闻言脸色是好看了一些,可也没好看到哪里去。郝如月怕他心里也拧巴上,与皇上一样自苦:“逝者已矣,咱们以孝为先。那条河现在就个臭水沟,只有一个河底的水了。随便找个由头治理一下,悄悄运点水过去,意思意思就行了。从此,世上再无月牙河。”
太皇太后当初只说要葬在那条河附近,可没说不许改名。
不知从哪里听过一句话,人真正的死去不是□□的消亡,而是被遗忘。
九王坟没了,月牙河也没了,多尔衮只会变成史书中的一个名字。
当然史书不会记载多尔衮与太皇太后那段往事,只会将两人分开记录,分别书写他们对大清的功绩。
至于那段往事,只能出没于见不得光的野史,成为一段笑谈。
仅此而已。
臭水沟能安慰皇上,自然也能安慰与皇上性格相近的太子。而且太子的经历远不如皇上多,也更容易被安慰。
他很快冷静下来,当场做出安排:“太皇太后的山陵不修玉带河,也不修槽沟和桥涵,只将那条臭水沟挪过去,用作泄洪之用。”
太子办事非常利索,接到差事便找来钦天监的人安排在孝陵附近寻找风水宝地。
太皇太后病逝之前,钦天监一直以为她老人家百年之后会归葬昭陵,与太宗合葬,人没了之后才得知要另建陵寝。
人没了,才选地方,钦天监上下都要急死了。
钦天监早得了皇上的话,正等着太子安排呢,得令之后立马去办。
就在钦天监的人打马出城的时候,詹事府、内务府、户部、礼部和工部人等已经在毓庆宫碰头了。
在做出安排之前,太子和詹事府一起花了几天时间,点灯熬油,翻遍旧例,拟出一个稳妥的章程来。
按理说,章程拟出来,应该先呈给皇上过目。太子没有,他先拿着章程去了坤宁宫,给郝如月看。
不为别的,只为皇后之前翻阅过内务府所有账簿,对类似工程的花销了如指掌。
郝如月这一天谁也没见,把能推的都推了,只与太子凑在一起改预算。
“第一次起草章程,能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郝如月眉眼含笑。虽然太子身后有智囊团,可听太子给她汇报预算,比穿越前很多部门经理都专业。
穿越前郝如月做过集团的执行总裁,也是天生的好记性,每次听汇报的时候,总要分出一半心神盯预算。
别说部门经理,有的财务经理做预算都很一般。随便问个数,不知出处,张嘴就说是统计上来的,甩锅给别人,根本不用心。
可她这会儿问太子,随便指一个数,都能解释明白,包括出处、理由以及与旧例的对比等等。
真不是她亲妈眼,经得起推敲的预算,才是好的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