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推销歼十五(第3/4页)
秦涛原本是想要说歼三十二的,隐身机对非隐身机,才能形成这种优势,歼十五对米格-29K?这种对抗的结果不会非常亮眼啊。
自己这老丈人在想什么?
秦涛真是无语了,不过,现在他可不敢反驳老丈人。
“嗯,那我们就组织一次对抗演习。”尼古拉说道:“就在你们的荒地村基地,如何?”
“好!”
放下酒杯,尼古拉就去安排了,秦涛看着老丈人:“爸,你们在玩什么花招?”
“唉,要是有别的办法,我也不至于做这种事。”武胜利有些无奈地说道:“现在,海军订购的舰载机都是清一色的歼二十和歼三十二,如果要是不拉点订单过来,歼十五的生产线就要关闭了,咱们部队毕竟装备了一大批的歼十五,到了那个时候,咱们的零部件之类的怎么办?歼十五的生产线最好能再维持个五年甚至是十年,正好用到咱们的歼十五淘汰。”
秦涛这才明白过来。
一旦一款机型的订单结束,生产线就会关闭,重新开启生产线要花费高额的资金,而且其中很多配套的零部件厂家可能还不生产了。
看看美国佬的F22,最具备代表性,这种飞机原本计划七八百架的产能,最后只生产了不到两百架,就关闭了生产线,然后呢?然后就没法再生产了,重新开启生产线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至于已经服役的战机,也需要提前储备好足够的零部件。
海军的歼十五订单并不多,001航母上都是歼十五,到了002航母的时候,歼三十二就占据了一半左右的规模,到了003航母,那就是清一色的隐身机了。
重型的歼二十和中型的歼三十二,共同组成003航母的舰载机编队,阵容非常强大,而歼十五呢?已经没有继续订购的意义了。
如果没有订购,那歼十五的生产线肯定就要关闭了,海军万一以后还想要,也会变得很难。
所以,海军想要帮忙维持一下歼十五生产线的运转,再拉一笔订单过来。
放眼全世界,也就只有俄国人合适了。
“就算是没有了歼十五,不是还有歼十六吗?”秦涛看着老丈人:“他们的生产线肯定还会继续下去的。”
“是啊,这是肯定的,但是,歼十六和歼十五有很多地方都不一样的,很多零件也不能替换。”武胜利说道:“所以,咱们最好让俄国人采购上三十架,哪怕一年交付五架,也够咱们六年的产量了。”
秦涛有些无奈地看着老丈人,你操心的事情还真多啊。
“如果想要让咱们的歼十五赢得俄国人的认可,那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秦涛说道:“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咱们的飞机在航电设备上完全碾压他们,可以搞一次精彩的对抗,从一开始就占据绝对的优势,始终压着他们打。同时,咱们还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想办法。”
“什么办法?”
“这些年来,俄国人一直都在吃老本,他们的飞机生产质量越来越差。”秦涛说道:“我们需要让俄国人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算是设计出来先进的战斗机,他们自己也生产不出来。”
苏联刚刚崩塌的时候,俄国人还有大量的生产工人,但是之后,就开始有断层了,他们的工人数量越来越少,工人的能力也是越来越差。
这些可以从后续几批三姨夫的订单上就能看出来,苏联刚刚崩塌的时候,东方的歼十和歼十一都需要俄国人生产的发动机,性能还不错,但是到了后来,性能就开始变差了,最后一批次甚至出现了装配上的低级错误。
好在国内的涡扇十已经成熟了,不需要继续采购三姨夫,否则会被俄国人给坑了。
这种方法有些不光彩,毕竟这相当于给俄国人抹黑了,不过,自己也没有说错,俄国人的产品质量就是在不断变差的。
在另一个时空里,东方不仅仅从俄国人手里采购了大批的苏-27,甚至还采购了苏-35,这批战机到手不到半年,又飞回到了俄国人那边改装,虽然对外没有公布任何消息,但是十有八九和质量脱不开关系,到了后来,苏-35更是频频遭遇退货。唯一能赚钱的苏霍伊设计局也开始没销路了,让人感慨万千。
“嗯,交给你了。”武胜利说道:“我还有事,以后两种飞机对抗的时候,我就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