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粗线条(第3/5页)
别说想吃冰激凌了。
想要月亮都给你摘!
……
26号清早,许鑫和苏萌挥别了家人,踏上了前往意大利的行程。
在机场和刘一菲会和后,9点出头,飞机便冲入了云霄。
意大利比天朝慢6个小时,飞机将会在罗马时间早上的8点左右抵达。
时差也比较好调整,相当于熬了个小夜而已。
飞机上经常能听见刘一菲的“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可惜,意语许鑫听不懂。
可以学,但不是现在。
他也没打扰,继续对着自己手里的资料文件夹发着呆。
一会儿发呆,一会儿开始勾勒某些线条,重新画一张草图。
来来回回,往复不止。
说老实话,他其实心里多多少少也有些紧张。
虽然这一丝紧张的情绪很淡,但还是存在的。
而这股紧张的情绪,便来源于拍外国电影的忐忑。
哪怕这个故事是他弄出来的,但经过了一遭好莱坞的洗礼后,他很怕自己的这些资料到处充斥着对意大利的“刻板印象”。
就像是好莱坞眼里的全世界。
万幸,这片子没有什么大场面,所有的事情都局限在一间房间里。
但不幸的是,因为场景很单调,所以每一处细节都要用心去雕琢。
《电话铃声》的故事,是靠一个一个来电或者短信推进,可同样的,它的“世界”就只有那一间屋子的大小。
许鑫这次的拍摄理念,其实和《秘密》时期差不多。
这次因为硬性条件的缘故,除了一轮明月外,他的心思都花在了布景上面。
通过以灯光为首的细节,向观众来表达不同场景,角色的不同内心世界。
而在他的构想里,其实整部电影的灯光,是一种渐进渐退的层次拉伸。
或许是他想的比较多的缘故,从小,他就觉得西方那种用刀叉吃饭的方式很危险。
想想看,那可是刀。
尤其是在看了一些国外的血腥类电影后,每次看着电影里一家人在餐桌上吃饭,他脑子里就会有一种幻想。
前一秒,大家还在其乐融融的吃饭。
可下一秒,某个变态角色就忽然把手里的餐刀捅向了旁边人的喉咙。
要的就是这种突如其来的瞬间转换……
感觉超级棒!
甚至,不仅仅是国外的吃饭方式,小时候他跟着老汉去内蒙人家里吃饭也是如此。
看着他们拿小刀割肉的模样,脑子里总会翻滚出来这种想法。
虽然后面他也从一些朋友那了解到,在内蒙吃饭有一项餐桌礼仪,那就是永远不能把切肉的小刀刀刃朝外。
要切,只能刀口冲自己来切。
不然就是极大的不尊重。
就像是他们那边谁家孩子要是敢在吃大米饭或者馒头的时候,把筷子直接插到碗里那样。
小孩这么做,一定会挨一巴掌。
道理,许鑫明白。
但每次看人拿刀,他心里这种想法总是挥之不去。
于是,这次的剧本里,顺理成章的,他终于有了能完成这个“夙愿”的机会。
他要把餐桌,打造成“灰色”的地带。
本身剧本的故事也都发生在这张餐桌上,几个人把手机放到桌前,然后通过一个又一个电话揭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可以说,在这一晚,餐桌,把控着所有人的命运。
既然如此,许鑫要的就是“多次反转”。
在他的设想之中,上一秒,大家还在其乐融融的聊天。他们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每个人身上发生了什么糗事,彼此都一清二楚。甚至连这些人与妻子没结婚前,追求对方的时候的冒失行为、患得患失、悲伤哭泣、思念泛滥等等,都可以在如今的桌前成为很好的“笑柄”与谈资。
大家喝着酒,聊着天,很开心。
而这会儿的灯光要暖,要明亮,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那么的明媚。
可下一秒。
“叮铃铃。”
电话来临。
一个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秘密,瞬间在桌前引爆!
原本融洽的气氛瞬间消失。
在一种绝对的压迫感之下,所有人的表情凝固。
而当事人夫妇脸上的表情,搭配摄影角度,以及灯光打在刀叉上的“寒光四射”,仿佛下一秒,这俩人之中的某一个,就会拿起桌子上的餐刀划开背叛了自己的对方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