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百鬼夜行(第2/3页)
毗沙门天现身时正逢寅月寅日寅时,于是鞍马寺便用神使老虎替代一般的石狮子。
自日本迁都平安后的迄今近三百年,鞍马寺就担任镇护都城北方的重任,同时也被誉为是京都后花园的风雅之地,其名字也曾出现在清少纳言所著《枕草子》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中。
甚至在京城百姓中还有传闻,当年幼时的源赖光就曾被送进这座寺庙中修行。
虽只是传言,但在这鞍马山上的鞍马寺中,除去修行佛法的僧人之外,确实也收留了一批来自京都近郊的孤儿。
这其中就有一位少女。
她从出生起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最早是在山中被上山砍柴的老翁发现,好心的老爷爷在将她带回去作为义子抚养长大。
听起来就像是随处可见的古代传说,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十三岁那年,少女便没办法继续在村子里待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少女有着异于常人的眼睛与瞳孔。
金色的瞳孔,银色的头发。
若只是其中之一的话倒还好说,但如果两者兼具就难免让人联想到非人之物了。
平安时代的日本残留浓厚的神秘,是人类与妖怪共存的时代,会有这样的猜忌并不奇怪。
再加上少女天生没有双亲、是从山里捡回来的孩子,她的身份就更加可疑了。
然后,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女愈发出落的美丽动人。
村民们虽然没有见过京城的美丽公主们,但少女的容貌却也已经美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呐……那孩子果然是妖怪吧?”
“听说大江山的鬼王就是美丽的幼童呢。”
“长大以后会不会勾引我家丈夫啊?”
“受不了了!谁要跟这种妖怪住在一个村子里啊!”
终于有一天,少女再也不能继续呆在人类的村子里了。
无法在人类社会生活的人,所去的归宿往往就是与红尘绝缘的寺院,于是少女被送到了鞍马寺。
鞍马寺的住持是一位佛法高超、为人慈悲的老僧,他没有介意少女的容貌而将她收留了下来。
在那里,少女过上了白天在寺院帮工、打扫卫生,晚上与和尚们一起学习佛经与知识的生活。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少女似乎在学习这件事上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
用佛家的说法就是悟性惊人吧,只要是读过一次的经文就能够过目不忘,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只是一名十多岁的少女。
就这样,少女在鞍马寺中度过了数年,还未出家的她在经书方面的水准已经不亚于寺中待了几十年的僧人了。
收养少女的老翁不识字,没有名字的少女从鞍马寺的住持那里取得了名字。
因少女过目不忘的悟性与天赋之才,老僧给她起的名字就叫做法眼。
在佛教中,有着名为五眼的概念。
从低到高依次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
五眼代表着修行的次第,也是开启智慧的顺序和相应果报。
其中,法眼是仅次于佛眼的境界。
众生平等,但不等于众生相等
了悟到世间万物的本质是空,但明白不同境界里看到的相,相对于那个境界里的人,却是真实不虚,这便是法眼的境界。
拥有法眼境界的人,也就是通常所称的菩萨了。
光是从这个崇高的名字,就能够感受到少女所拥有的稀代才华在凡人眼中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这天傍晚,法眼在山脚的人家处帮忙做完了农活,正准备趁着夜色到来前返回寺中。
少女身上穿着寺庙里其他孤儿穿剩下来的旧衣,暴露在短袖之外的一双白皙纤细的双腿迈着迅捷轻快的步伐。
对她来说,攀爬这座山路崎岖陡峭的鞍马山并非是什么难事。
根据住持所说,寺庙之所以要建在山上是因为登山本身也是一种修行。
但是少女却无法理解这种观点,她不这么认为,因为她从来没有觉得登山很累。
不仅是爬山,那些成年人做起来很吃力的工作在少女眼中也非常轻松。
似乎法眼不仅仅是学习的天才,就连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远远优于常人。
当然少女没有告诉过任何人这件事,平时回到寺里也总是装作气喘吁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