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3页)

从孙思邈那儿听闻这样的动乱兴许要持续近百年,小小的少年眼里满是迷茫。

对于莽莽历史长河而言,百年不过转瞬即逝,对普通人而言却意味着他们几代人都需要在战乱中挣扎求生。

至少有几百万人将丧生于这段残酷的动乱之中。

这意味着周山即使治好了病,回去后也不一定能活下来。

一国之病比一人之病要难治多了。

见霍善情绪难得有些低落,孙思邈宽慰道:“若是将来科举制能顺利施行,再把占城稻的推广开去,世家坐大和土地兼并带来的问题都会少了大半,想来不会有魏晋那种举世昏昏的情况。”

晋朝之所以从西晋变成东晋,是因为皇室想用分封自家人来遏制世家大族,结果分出了大乱子,弄得自己内部一团糟。

要不是他们自己因为内部争斗乱成一锅粥,哪会有什么五胡乱华?

推行了科举制,很难再出现那种把持天下人上升通道的世家大族。

同样地,占城稻要是能引种成功,南方的土地能养活更多人,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上层贵族们大肆圈地的问题。

真要能把这两样东西落实到位,那种天下有识之士只敢研究玄学、世家大族横行霸道的情况应当不会再有了才是。

只是天底下没有万全的制度,哪怕知道了将来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厄难,他们也没有办法保证避免了这些可能性以后不会再出现别的问题。

归根到底,每代人面临的命运与挑战还是得身在其中的人自己去应对啊。

孙思邈自己是个修道的,给霍善两人分析起问题来也带着几分玄意。

霍善听懂了。

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只管做好自己眼前的事便好,子孙后代碰上的难题就让子孙后代烦恼去吧!

霍善非常认可孙思邈的观点,快快乐乐地挥别孙思邈与周山去看他师父把马鞍做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