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 039 想不升官都难啊(第4/7页)
可谁让出钱的是庐阳县呢。
庐阳县肯定也要考虑自己县百姓的需求,不可能白白出钱修一条跟他们完全无关的路。
所以文玉龙思量片刻,还是没提出过分的要求,同意了一起修路,然后招募沿途百姓,从庐阳县开始,一直修到河水县县城。
这条路,陈云州唯一要做的便是出钱,其他的不用他管。
但他也是有目的的。
他要拥护值,就得让修路的百姓、这条路沿线得利的村民都知道这是他陈云州出的钱,帮助大家修路,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感激。
所以,陈云州安排了大刘出公差。
大刘脑子虽不如柯九活泛,但原则性更强,每次都会严格执行他的命令。
陈云州让他拉了两条横幅,路修到哪儿,这横幅就挂到哪儿。
第一条横幅上写着“庐阳河水是一家,修路全靠大家”,第二条横幅上则写着“陈县令出资修筑两县马路”。
因为很多村民都不认识字,陈云州还授意大刘带着几个发粮的衙役跟来领口粮的百姓解释。
不过这个事还没实施,陈云州的拥护值就暴涨了一波。
因为文玉龙的厚道。
文玉龙不知是仗义还是怕陈云州给钱给到一半就反悔,所以一宣布修路就将陈云州这个大善人拉出来好好地夸了一遍,说什么陈云州多讲义气,多为百姓考量,自己掏腰包帮他们修路云云,把陈云州架得老高。
村民们大都很淳朴,听说隔壁县的大老爷出钱给他们修路,那还不感恩戴德。
仅仅一天,陈云州的拥护值就暴涨了五万多,很多都是【+2】、【+3】的,甚至还有【+4】,比当初庐阳县百姓的拥护值长得还快。
陈云州猜测这是因为河水县不属于他的辖区,在他的责任范围之外,所以拥护值更高。
他直接问了小助手。
小助手说:【恭喜宿主发现了拥护值的小秘密。没错,这是宿主职责范围之外的贡献,百姓对你的拥护值会有些加成。】
好家伙,这岂不是说河水县百姓能给他提供更多的拥护值,那预计的十来万拥护值很可能暴涨到几十万?
陈云州不解地问:【那为何我当初铲除了富泉山庄,庆川百姓的拥护值没有加成。】
小助手说:【这个案子本身就是由五平寺一案衍生出来的,所以不算。】
行吧。
陈云州看着自己十四万的拥护值说:【兑换水泥的配方。】
九万拥护值没了,水泥的配方到手。
水泥的制造方法也不难。
取四分之三的粘土砖块、陶器碎片或是煤灰之类的材料,用四分之一左右的生石灰混合煅烧,再磨细便是水泥了。
如果想调节水泥的凝固速度,可以加入熟石膏。
有了配方,陈云州又在几个砖窑、瓦窑附近建了相应的水泥工坊,以满足百姓的需求。
因为有砖窑、瓦窑的成功管理经验,这次建水泥工坊,陈云州直接引入前两者的模式即可。
水泥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百姓们的热情追捧。
古代百姓建房子,最常用的粘合剂是泥土。但泥土并不稳固,而且防水性差。
最好的粘合剂是用糯米汁和熟石灰以及石灰岩混合在一起做成的,粘性非常强,而且经久不坏,很多城墙都用了这个做粘合剂。
但对普通人来说,糯米实在是太贵了,根本不可能这么奢侈地用糯米汁去建房子。
水泥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这点。
文玉龙看到水泥之后更是惊为天人,直呼陈云州神人也。
他是真的佩服陈云州。
不止是佩服陈云州的才华,而且还钦佩陈云州的为人。
从当初帮他们河水县接纳流民到如今替他们河水县修路,哪怕是亲兄弟也未必能做到这份上。
连番承了陈云州这么大的人情,不回报都说不过去。
文玉龙思来想去,河水县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那只能向上面多夸夸陈大人了。于是年底述职上奏时,他特意例举了陈云州对他们河水县的帮助,又将庐阳县好好地夸了一通。
跟文玉龙一样惊叹的还有虞书慧。
这才一个多月,陈云州就折腾出这么多事,虞书慧震惊极了。
她坐在买下的小院中,听着秋碧的汇报,眼底是满满地震惊:“这位陈大人到底还能给咱们多少惊喜啊。不过他最近做事太急了,莫非是我吓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