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孤负平生弄泉手(第7/8页)
一时间太华殿内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除了少数几个近臣,旁人对叶初雪的身世并不清楚,只知道平宗身边有一个宠姬姓叶,此时突然听他提起南朝公主来,一时间猝不及防,愣在当场。
这其中却也有些旧人,经历过一年多之前那场变故,还记得当日延庆殿之变最后的结论就是,崔晏勾结南朝永德公主怂恿平宸诛杀功臣。宗正寺卿平适就是其中一个。
所以当众人还在发愣的时候,平适已经第一个回过神来,问道:“永德公主不就是当日令崔晏谋划延庆殿之变的幕后之人吗?陛下当初将她从潜身之地找出来,关押在宗正寺大牢之中,当时臣任宗正寺少卿,还记得这回事。”
平宗盛怒之下揭开叶初雪的身世,却没想到还有当初这一桩栽赃,一时愣住,竟然无法回答。
平衍抓住机会立即说道:“南北两朝对峙已近百年,彼此仇视,并无通婚联姻的时机。何况,若论功劳,丁零诸部当年守盟立朝,如今又镇守京畿八维,尤其是贺兰部虽也出了些不肖子弟,但为了陛下光复龙城的大业,舍弃金都草原祖居之地,举族相助,难道这样的功绩还比不上一个女人吗?”
“比不上。”平宗知道既然话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便必须要坚持到底,否则平衍借反对立后之事拉拢八部,后面他要改革八部军制的想法就会遇到更多的阻碍,“姜氏当时随朕远征,危难之中相守相随。朕受重伤垂危昏迷不醒,是她一个弱女子以一人之力将朕带出险境,并因此而小产。后来叛军追杀而至,朕以三百漠北丁零勇士对战三千叛军,以少敌多将败之际又是她借来援军挽狂澜于既倒。如果这些都还算不得功绩,那么她帮助柔然可贺敦戡乱与柔然结盟,以至于河西四镇能够腾出手来随朕光复龙城,如此功绩已经堪比日月。你们中间若有任何人对封她为后有异议,不妨问问自己为朕做得到这些吗?”
大殿上一时又陷入了安静之中。
河西四镇诸将领本就与龙城各派系关系不深,又都经历了柔然对河西牧场从志在必得到拱手相让的转变,听平宗如此一说才彻底了解了原委。南路将军孙文杰和东路将军令狐朗不约而同一起点头道:“别的不知,河西之事末将有切身体会,若功绩在姜氏,那么皇后之位她也当之无愧。”
其余诸将纷纷点头。
晋王府昔日幕僚追随平宗日久,感情深厚,听说叶初雪为救平宗而小产也都不由动容。裴緈是幕僚之首,见军中将领都已经表态,总不好自己这批亲信还保持沉默。
裴緈于是出列道:“姜氏忠勇正是本朝之福。她为陛下小产之事臣等还是第一次听闻,臣等对姜氏所为感佩不尽。所幸姜氏如今已经产育皇子,得后如此,是陛下之福,社稷之幸。”
裴緈身后众人纷纷点头,齐声道:“恭贺陛下,得此贤后,乃本朝之幸。”
平宗到这时面上才露出了笑容:“既然如此,裴緈你就去拟旨,会同礼部和宗正寺书拟册书,宗正寺制玉牒和皇后之玺,太宰府择吉日举行册后大典。”到这里,他这一仗算是大获全胜,看向平衍的目光也温和了许多:“七郎忠心为国,不惜犯颜直谏,虽然说话有失偏颇,但用心是好的,赐一百金作为嘉赏。”
在他身后的普石南闻言忙道:“遵命。”
平宗目光从平衍铁沉的脸上掠过,只觉心情舒畅,起身道:“若没有别的事要回奏,就到此为止吧。”
他已经准备从御座上走下,忽听丹陛下有人用不算响亮,但所有人都听得到的声音说了一句:“这样就定了?这是要将我们八部都置于何地?”
平宗停住脚步,转头望下去。
北朝朝议制度起自草原诸部会盟协商,到如今仍旧保留着一些旧日习俗,并不似中原朝廷那样在朝议时依品阶高低森然列位,位秩绝不可乱。在龙城,即便是太华殿这样的大朝,通常议论到了激烈处,大臣们往往会寻朋呼伴,站到自己这一派中去。